写于2010.8.14-----------高尔夫的十年碎片(完整版)
(2010-08-15 21:57:09)
标签:
体育 |
写于2010.8.14-----------高尔夫的十年碎片
记忆,是不可靠的。所以,应该趁还不算太老的时候写点什么,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记录。
懒得写,其中原因之一,总是觉得值得记录下来的时刻似乎不多,但仔细想想,还是有那么一些片断的。。。。
昨天
新开的桃园Citee球场,北京新浪博友的比赛。很友善的人们,很认真的组织,很贴心的赛会服务。无数美好的细节成就了这个美好的下午。许多陌生的面孔和熟悉的网名,美女和野兽都同样养眼,果岭与会所都打理得精致异常。
很久没在这么快速平整的果岭上推过球了,很久没在球会的自助餐上喝过小玻璃瓶装的可乐、七喜和啤酒了,很久没有收到过绣着自己名字的浴巾做纪念品了,很久没有赞助过奖品了,很久没有享受过美女颁奖并拥抱的待遇了。我们J家的组织者(Joanna)和黄老师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上周
给了老师老是希望给我浇水,一次不够,一个人也不够,于是还请到了圈中的名人树新老师一同对我实施兜头瓢泼灌溉工程。本来说好我们二打一向大师致敬,最后不知大师是因为要赶飞机的原因还是太过藐视我等宵小,总之最后发挥失常反而成绩落后了。哎,给了老师,真是对不住啊,没想到我的歪瓜裂枣打法难看不说居然还有如此强大的传染性,把您请的大师都给整的东倒西歪了。树新老师,冤有头债有主,您要报仇找回场子可以但别找我啊,我系真的很崇拜你滴!
上月
某个周一的下午,加州水郡的比赛好不热闹。本来我周一从不打球,因为公司有例会。但这次,长铁队长下了死命令必须参加,而且还答应以后比赛一定不再安排到周一了。淫威之下,唯有屈服,也忘了问他以后比赛的时间安排,人家主办单位能让他说了算吗?
挺正式的比赛,佳川、文浩等各路名人均代表不同的球队纷纷亮相。市高协的领导开球以示重视,可范秘书长的彩球好像怎么也打不冒烟。
不熟悉的同组球友,无局可谈,连小费的局都没得谈。闷闷地一路打下去,除了中途遇堵的时候跟前后组的老许小丰等队友贫会儿外,小卖亭的免费冰镇西瓜也算是个亮点吧。可就这样,居然莫名其妙地捕获了前所未有的6只鸟!当然也有切球剃头和蛙跳的捶胸顿足长吁短叹。
去年
感恩节,一个人坐在La Jolla海边,看着加州太平洋日落的余晖洒在不远处刚打完的多利松(Torrey Pine)球场上,浑身酸痛但心情愉悦。内心里,似乎听到两个声音在对话:
A:到底高尔夫的魅力在哪儿?
B:
切,啥魅力,无非附庸风雅显摆显摆呗
A:
不对啊,打高尔夫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而且还能锻炼身体,交朋结友,可以从8岁打到80岁,阳光绿色又健康啊!
B:
你敢说就没有功利心没有虚荣心作祟?
A:呵呵,多少有点。这我承认!谁不想人前显贵?
可谁又能少得了人后受罪?辛辛苦苦拼死拼活,不就为了享受一下生活吗?我不烟不酒不赌不嫖,再不整点这爱好,我还有啥乐趣啊?
B:你是在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找一个避风港?哪怕只是短暂的?这个嘛倒也还算是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起码比烟酒赌毒等等来得健康些。
A:
是,球搭子姜江、晕鸟之流都不止一次说过,跟老婆请示说去打牌获批的可能性30%,去喝酒20%,去夜总会和桑拿0%,但说是去打球75%,去和Joe打球100%!
B:看来你终于为自己这十多年的“玩物丧志”找到了理论支持了,恭喜你!
这的的确确是在旅途中偶尔琢磨出来的道理。人么,总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这打球么,也就随它去吧!
五年前
海龟回潜不久。北京,对我来讲还是全新的环境。
没有球友, 于是上网。新浪高尔夫论坛好不热闹, 正好有个月历赛在京都球场要搞,马上报名。驱车80多公里赶到,才发现叫 “京都”的地儿其实是在河北的涿州。签到时见到了樵夫会长带领一众制服美女在门口迎接,当下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高林江湖的老大范儿, 不由得暗生敬畏。后来参加了多次组织的活动才得知,原来樵夫老大也只是业余客串, 那若干美女不过球会工作人员而已。
这次处女赛上,认识了后来鼎鼎大名的拉夫小三、不赌、老糊涂等等球友,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些江湖中人嬉笑怒骂不拘小节的交往氛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一帮高球爱好者以网络为平台自发组织起来的圈子里,一混, 竟然这么多年过来了。
那次比赛,好像得了净杆第一。
人来人往,江湖依旧,变的是此消彼长的球技成绩,不变的是轻松友好的圈子氛围和共同的情趣爱好。
下一个五年呢?
十年前
看了凯文.科斯纳的《Tin Cup》,轴到抽筋的男主角,在大满贯赛中面对岛型果岭,五杆洞的第二杆,已经打下水9个球,还一定必须非得义无反顾地把第10个球最终直接攻上果岭的样子,
简直酷毙帅呆!!!
于是,高球二年级的我在任何球场上,面对任何球位,哪管果岭前方有湖后方悬崖左边深沟右边沙坑,我的打法只有一种选择!“第二杆打到水前?
那还是我吗?再来一个球!”类似的豪言壮语话成了我对球童重复得最多的一句台词!
终于,有那么一天,具体说是1999年9月30日的上午(也许是下午?),伴随着老天开眼对我回眸一笑,我的名字终于也刻上了会所Hole-in-One榜的荣誉墙上了。
丢了几吨二手球?折了几根copy杆?磨损了多少双手套多少双球鞋?
只这一杆,满心以为,足矣!
十三年前
1997年某日傍晚, 我硬着头皮忐忑不安, 手里攥着白天看甲A比赛时捡到的一张宣传单子,探头探脑地走进了位于深圳体育场内的“鹰之路”高尔夫练习场。。。。
“先生您打球吗? 有球包吗?”
“是宣传单上写的100元击球210个吗? 球包是装球的包吗?球不是你们提供吗怎么还用我的包?”
“……先生那你就先租一支杆吧?你看7号铁可以吗?”
“为啥租7号?最难的是哪支?三号铁?不,你给我拿一号铁!”
“先生您这样握杆不对,要用左手这样握杆……哎,对了……左手发力,不要用右手发力哦……小心别把杆子甩出去啊”……“先生,要不您还是先练短一点的杆吧……”
就在这样的拧巴纠结中,开始了一条相伴一生的高尔夫之路。
从此痛并快乐着…… 或者,乐并痛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