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众人围炉的温暖气息,所以喜欢火锅,热气腾腾的一锅肉菜鱼丸,吃得人面红耳赤。我不是奢求之人,酒足饭饱就是人生最大境界。
有的菜吃的是味道,有的菜吃的是乡思,我想“蒙骨王”吃的就是乡思之情。如果没蒙古族的朋友请我吃“蒙骨王”,也许我从来不会知道上海有这样一家特色餐厅,它在上海不多,只有四家分店--------黄浦区福建中路382号、徐汇区的宏基广场、海近郊青浦区盈港路515号好美家旁,还有一家在上海普陀区梅川路1387号(近万镇路)。
它叫“蒙骨王”,注意是“骨”而不是“古”。特色菜就是骨头,不过请我们吃饭的朋友是正宗蒙古族人,长在内蒙古,来上海已经七年之久,心高气傲,属于“不衣锦不还乡”那一类人,至今已经7年未归故里,所以每次吃饭,他必定要选择蒙古餐厅,而每次到“蒙骨王”看到别人啃骨头,都要恨恨地说一句:“只有骨头没有肉”。
蒙古朋友曾经是医生,职业习惯至今保留,去餐厅先要查看一下洗手间是否干净,如果不干净他就认为厨房也不会卫生,进而远离这家餐厅。第二要就是看到菜色是否营养。 这位蒙古朋友大力推荐火锅,并且说“鹿肉”好吃,营养足是养生佳品。可惜点的菜太多,一起上来,我们已经认不清哪个是鹿肉。而这位讲究养生的朋友蒙古朋友自己却并不是吃很多,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说是习惯了,他是精于文字之人,写书之时,自己就独居在小屋里,独有烟来陪伴。写完书,步出房间,看到阳光就不愿回去。
为了迁就我喜食辣味,点了鸳鸯锅底。吃起来反倒觉得辣的那边味道不是很好,有羊骨的白锅很油而不腻,齿颊留香,建议就点羊骨的白锅。菜分量很足,而且相当新鲜些。它的价位中档,平均每个人50元即可吃得口味生津。我们那一天三个人吃,点了羊肉、鹿肉、牛肉、火腿肠、各种新鲜蔬菜、各种豆腐,以及两个小凉菜、蛋饺、各种小点心,才150元,吃到最后,看着锅里的余料,只吃心疼地说一句“年年有余”。
这扇红门通向洗手间,一只小羊在快乐的欢迎你,殊不知我们最爱吃的就是羊肉。
注意一下座位,设计得像马车一样,扶手是大大的车轮。
铁马兵戈的成吉思汗被贴在墙上。
屋顶的宫灯,古朴典
清清爽爽的皮蛋拌豆腐,豆腐单薄白嫩,口感超好。
鸳鸯火锅,清汤的味道更好。建意大家点有羊骨的白锅。
羊肉要比小肥羊、傣妹的都好,十分新鲜。同时还有新奇的鹿肉、兔肉可供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