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新河何氏源自婺源田源何氏正脉考
2024-10-07 15:02:23
标签: 家谱研究 田源何氏 新河何氏
新河何氏源自婺源田源何氏正脉考
民国四年岁次乙卯(1915年)仲春新河三高堂《何氏宗谱》:
新河何氏始祖何震(亦作何振),字荣一,号云冈,原籍徽郡婺源,偕其弟何鼎自婺源迁池州,觅得乡号飞禽者吉秋浦有舞鸾乡,乡之西隅有名新河,遂卜居于此,成为新河何氏。其弟何鼎复徙皖桐之青山(现属枞阳县),成为青山何氏。
早在明朝嘉靖戊申1548年青山何氏始修宗谱时,其七世祖何思鳌就有《答客难》篇:何“愉之贻厥雲礽(réng)贵公,托迹清化(即今婺源清华镇),祖父之源委尚阙,兄弟之班行未详。惟是启佑昆裔,克家有子:一曰千十二,一曰千十五。千十二则生重三,重三生新七,新七生震,为荣一公,则徙于贵池之新河;千十五则生重八,重八生秀三,秀三生鼎,为荣三公,则徙于桐城之青山。夫以震、鼎之同高祖,重、荣之共派行,则江南之新河,为吾近宗之亲。”
而此篇也被编入新河何氏宗谱,只不过题目改为《答客姓氏难》。还有青山何如宠为新河何氏写了一篇《新河居地志》;何如申为新河何氏写有《铁炉嘴居地志》,都刊入了新河何氏宗谱。这说明了青山何氏与新河何氏是近族同宗。
而上面《答客难》篇中的“千十二、千十五,重八公,荣一公、荣三公”正是婺源田源何氏的世系。
查2010年《青山何氏宗谱》五修谱,新河何氏有部分人已合修在青山何氏五修宗谱上了,且使用的字辈(思如应允式士隆昌曰守家传宗嗣孔大时逢兴裕兆以登庭庆同衍之维承先志)与青山何氏一直相同,说明新河何氏在第一次修谱时就已经与青山何氏宗亲联系并勾通过,使用了统一字派,是同根同源的又一个佐证。
青山何氏认祖归宗于婺源田源何氏,也历尽波折,多家谱牒求证。先是查休宁邑前何氏谱,再是误认婺源菊径何氏,最后是宰相何如宠一锤定音:“盖国师公以南唐时自河南迁田源,越二百四十年而后讳嘉者,以宋孝宗时由乐平迁菊径,原属两系,今秀三公以上茔墓俱在田源。”不在菊径。并委派其侄何应瑶、何应斗去婺源田源修祖秀三公墓、建田源何氏宗祠。明确青山何氏祖居地在今婺源县江湾镇前段村何田坑。
青山何氏宗谱的《占籍》篇:“吾宗占籍于桐,盖自荣三鼎公,由徽之婺源迁也。元末盗起,家罹惨祸,公与荣一震公间关北走。震公至池之新河,而鼎公至桐之青山,隔江侨处,三舍而近,久之因家焉。鼎公既跳身竭蹶,蹙就他郡,何敢以行李自累,虽谱牒弗暇顾及,自言从清化街来,父曰秀三公,大父曰重八公,曾大父曰千十五公,五世而上不能尽忆矣。”
最有力的证据是婺源《田源何氏宗谱》:
纂修于民国三年(1914)的《田源何氏宗谱》,谱上明确记载:田源何氏第十五世振公,秀三公长子;鼎公,迁池州再迁桐城。虽然有何震与何振之别,但读音相同,应属同一人无疑。
三家谱牒相较,虽然有胞兄弟与堂兄弟之说不一样,但总世系完全对应且族纪相符,分明是来源于同一支何氏:婺源田源何氏。
综上所述:新河何氏始祖何震是婺源田源何氏十五世孙,新河何氏是婺源田源何氏正脉。新河何氏与青山何氏是同条共贯的近族同宗!
青山何氏宗亲会副会长、青山何氏二十世裔孙 何慈旺 谨识
二0二四年十月五日
贵池新河何氏源自婺源田源何氏正脉考
新河何氏源自婺源田源何氏正脉考
民国四年岁次乙卯(1915年)仲春新河三高堂《何氏宗谱》:
新河何氏始祖何震(亦作何振),字荣一,号云冈,原籍徽郡婺源,偕其弟何鼎自婺源迁池州,觅得乡号飞禽者吉秋浦有舞鸾乡,乡之西隅有名新河,遂卜居于此,成为新河何氏。其弟何鼎复徙皖桐之青山(现属枞阳县),成为青山何氏。
早在明朝嘉靖戊申1548年青山何氏始修宗谱时,其七世祖何思鳌就有《答客难》篇:何“愉之贻厥雲礽(réng)贵公,托迹清化(即今婺源清华镇),祖父之源委尚阙,兄弟之班行未详。惟是启佑昆裔,克家有子:一曰千十二,一曰千十五。千十二则生重三,重三生新七,新七生震,为荣一公,则徙于贵池之新河;千十五则生重八,重八生秀三,秀三生鼎,为荣三公,则徙于桐城之青山。夫以震、鼎之同高祖,重、荣之共派行,则江南之新河,为吾近宗之亲。”
而此篇也被编入新河何氏宗谱,只不过题目改为《答客姓氏难》。还有青山何如宠为新河何氏写了一篇《新河居地志》;何如申为新河何氏写有《铁炉嘴居地志》,都刊入了新河何氏宗谱。这说明了青山何氏与新河何氏是近族同宗。
而上面《答客难》篇中的“千十二、千十五,重八公,荣一公、荣三公”正是婺源田源何氏的世系。
查2010年《青山何氏宗谱》五修谱,新河何氏有部分人已合修在青山何氏五修宗谱上了,且使用的字辈(思如应允式士隆昌曰守家传宗嗣孔大时逢兴裕兆以登庭庆同衍之维承先志)与青山何氏一直相同,说明新河何氏在第一次修谱时就已经与青山何氏宗亲联系并勾通过,使用了统一字派,是同根同源的又一个佐证。
青山何氏认祖归宗于婺源田源何氏,也历尽波折,多家谱牒求证。先是查休宁邑前何氏谱,再是误认婺源菊径何氏,最后是宰相何如宠一锤定音:“盖国师公以南唐时自河南迁田源,越二百四十年而后讳嘉者,以宋孝宗时由乐平迁菊径,原属两系,今秀三公以上茔墓俱在田源。”不在菊径。并委派其侄何应瑶、何应斗去婺源田源修祖秀三公墓、建田源何氏宗祠。明确青山何氏祖居地在今婺源县江湾镇前段村何田坑。
青山何氏宗谱的《占籍》篇:“吾宗占籍于桐,盖自荣三鼎公,由徽之婺源迁也。元末盗起,家罹惨祸,公与荣一震公间关北走。震公至池之新河,而鼎公至桐之青山,隔江侨处,三舍而近,久之因家焉。鼎公既跳身竭蹶,蹙就他郡,何敢以行李自累,虽谱牒弗暇顾及,自言从清化街来,父曰秀三公,大父曰重八公,曾大父曰千十五公,五世而上不能尽忆矣。”
最有力的证据是婺源《田源何氏宗谱》:
纂修于民国三年(1914)的《田源何氏宗谱》,谱上明确记载:田源何氏第十五世振公,秀三公长子;鼎公,迁池州再迁桐城。虽然有何震与何振之别,但读音相同,应属同一人无疑。
三家谱牒相较,虽然有胞兄弟与堂兄弟之说不一样,但总世系完全对应且族纪相符,分明是来源于同一支何氏:婺源田源何氏。
综上所述:新河何氏始祖何震是婺源田源何氏十五世孙,新河何氏是婺源田源何氏正脉。新河何氏与青山何氏是同条共贯的近族同宗!
青山何氏宗亲会副会长、青山何氏二十世裔孙 何慈旺 谨识
二0二四年十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