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运土猫十岁了——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成长与坚持!

(2010-11-09 15:07:51)
标签:

幸运土猫

媒体报道

台湾

两岸

犇报

志愿者

流浪猫

绝育

动物福利

非营利

杂谈

分类: 今日媒体土猫

媒体:台湾《两岸犇报》

时间:2010年9月1日

记者:龙缘之

 

幸运土猫十岁了——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成长与坚持!

 

因为生存条件过於恶劣,流浪猫的平均寿命一般是2到3年,和人类共享一个家庭的猫,寿命约莫是15到20年。流浪猫的寿命和内地多数的草根公益组织不相上下,「幸运土猫志愿者团体」(以下简称「幸运土猫」)却已坚持了十年,而且越走越稳健。

 

「幸运土猫」是一个关注伴侣动物生存福利、致力于流浪伴侣动物救助的非营利性团体,由10个普通的爱猫女孩于2001年初在北京成立。「土猫」并不是猫的一种学术分类,这个词更多意味着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那些不被重视的流浪猫们。在不断地的自我学习和调整方向的过程里,「幸运土猫」的成长可以作为一个中国内地的草根组织的微小典型来看待。走在致力于公益的路上,「幸运土猫」的负责人曾莉,是十年前经由网路而彼此认识的女孩之一,在此和我们分享了投入公益事业的经验和感悟。

 

北京土猫的故事

 

小时候,一个北京人家裡有个猫咪可稀罕了!大家听说哪个人家里有猫,都要跑去看。可能一个院中就一个猫,你去看时都看不到,猫老不在家。人们家里养的猫可金贵了,我们以前根本没看过流浪猫,也没有流浪猫这个概念。


2001年,我大学刚毕业,开始工作了,家里也有了第一只猫。那时猫变得越来越便宜,开始有了我们所说的「猫贩子」,一只猫10元。那一年,我透过网路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开始意识到因为人们丢弃猫、让家猫在户外无序繁殖,有越来越多的流浪猫出现。

 

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公益是很有激情的,我们知道家猫是人类的伴侣,一直以来都是和人类一起生活的动物,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们把力量汇集起来,帮助身边的流浪猫,让人来领养他们。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新鲜的一件事,但年轻人却能够很快的在获得信息后,愿意亲近公益这个层面,以领养代替购买。


发展到现在,我们主要的工作项目是猫的领养、群护(流浪猫的群落护理,包括绝育)、场所管理(办公空间同时身兼待领养猫的生活处所)、公众宣传(教育项目)等四大类。而工作中还有志愿者培训、募款、招募工作人员、实施与评估项目、照顾猫咪,以及研究猫肉的交易链的法律研究等等,种类比较繁多。

 

享受在公众工作中的成长


每个(非营利组织)都是建立在希望社会变得更美好的理想上的,以我参与「幸运土猫」的心得来谈,首先,要找到有共同理想的人,其次是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因为的条件很艰苦,无法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经济收入,我们每个专职人员的月薪约为1200人民币。所以,「幸运土猫」目前认知并认可的专职工作期是12到18个月,利用业餘时间来参与的志愿者的服务期限,则大约是3到4年。订下这个目标后,我们大概就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了,在每个人的时间期限内合理的规画工作,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到有成就感,看得见自己的工作成果。


很多做动物保护工作的人和组织,都会经歷每天都在救猫救狗,总感觉自己没有时间逛街、没有时间吃饭……做什事都没有时间。这个阶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我们应该要尽快从这种情形中跳出来,告诉自己这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个爱心集中爆发的状态。2004年,我成为第一个「幸运土猫」的专职工作人员。到2007年的时候,「幸运土猫」已增加到现有的四名专职人员,另有八名志愿核心工作人员负责项目的协调。

 

在面试工作人员时,我们会让大家谈谈想做什么工作。通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说得很激昂,热情澎湃地说每天都要去救猫、去街上义卖什么的。其实,真正进入到一个组织工作,每天都有很多很琐碎的事,这些事是没有任何激昂的感觉的。维持一个组织的工作,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和责任心,而不是一两个月就会消耗完毕的热情。就个人而言,「幸运土猫」带给我更多的是公众工作的能力,我很喜欢也很享受。就其他人来说,大多都认为这份经验对我们的未来有帮助,这很令人高兴。

 

动物保护不应该是夕阳工作

 

另一方面,我觉得公众对动保团体的看法,在未来会有所转变,但这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放开了谈,比方很多老年人会去喂猫和救猫,我个人非常敬佩这样的长辈,但是单纯的喂猫带来了更多的诸如流浪猫数量的增加等等的问题,其实谈不上是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很多人讨厌喂流浪猫的人,觉得这些人是破坏了环境,而且带来了更多的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幸运土猫」一直在扭转这个情况,希望大家能看到我们对这问题的解决。我们不是在喂猫,而是在解决猫的数量激增的问题。(是流浪猫绝育手术叁阶段: 捕捉、绝育、 放归的简称)后继续去喂养,才是对生命的关注。有意从事动保的人应该要把它做成一个工作,而不只是爱好,不然这件事永远不可能给人带来希望。

 

在公众中铺垫着动物保护的基础

 

我们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志愿者,在刚开始做群护时,有人丢他的猫碗、给他的门口贴抗议信,区委会也找他谈话,他放的猫粮还会被遛狗的人让狗吃了。在这些压力下,他的做法是「解决压力的方法就是去实施」,他坚持不懈地做了一年,社区中不再有幼猫出现,没有居民再去干预,所有的人都看得到他努力的成果。把这件事放大,其实就是「幸运土猫」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而他的行动的方式也表现出我们这个团队的风格。

 

「幸运土猫」一直在参与现在许多人关注的动物保护法的立法,但我们在立法的研究上投入的人员是相对集中的。我觉得现在推动立法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全民意识的普及。以中国的政策来看,一个法律的推行,从动机的萌生到最后的落实,如果没有政府强而有力的推动、没有一个利益因素的推动,立法的过程会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个阶段,需要去做的是让大众知道动保法的存在乃是一个社会正常的工作,是社会应有的一部份。


在这个层面上,法学界的人从法律的层面找立法的依据,而「幸运土猫」的主要工作则是在公众中铺垫着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的认识。只有开始去做,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接受我们,让社会看到动保组织在做的事是对社会有用的,法律的推动和实施才会有基础。


在北京这十年中,流浪猫的数量在急速的增加,我们虽然不时会看到虐猫和猫群被大量暴力致死的情况,但并不觉得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问题的症结应该是猫的数量实在太多了,让意图伤害动物的人能为很轻易的找到下手的对象。就另一层面来说,北京社会对流浪猫的包容和接纳度在不断提高,是全国对流浪猫的态度最好的城市。


从推动流浪猫绝育的过程来看,起初是民间团体的努力,后有兽医师联合会的参与,让政府知道社会上有这种迫切的需求,2007年开始发放由政府补助的流浪猫绝育单。而我们累积下来的经验也可以在其他城市推广,如今国内和猫有关的动保组织,大多都是从「幸运土猫」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和北京的200个社区的志愿者建立联系,以树状的方式管理着社区的群护工作;猫咪的回归家庭计划已经帮助了2000多只流浪猫被最合适的家庭领养,未来将有更多的猫咪能成为真正的「幸运土猫」。

 

------------------------------------------------------------------------

 

土猫的话:

虽然这个采访已经做完很久了,但读到这些文字,一种被理解的感动油然而生。因此,这里要特别谢谢缘之!谢谢你写出了土猫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幸运土猫十岁了——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成长与坚持!这应该就是同为动保人的我们能够相互理解的那些点点滴滴吧~~继续走在动保的路上,能够有你们这些的朋友,是土猫的福气幸运土猫十岁了——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成长与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