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所思 |
时间:2006年12月28日
我家这个老女人,可以说是天下老女人中的典型。有点脆弱的同情心,还有自私的本性。那天我看她又在嘟嘟囔囔,便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说关于“该不该收养流浪猫”的讨论。出席该讨论的养猫一方都是些养猫大户,令吾家老女人高山仰止之辈,为了救助流浪猫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其中举出有例子:
女儿为了猫和男友分手,并准备终身不嫁!
和爱人曾经要离婚
公公腾出房子给她,自己去了农村!
爱人每天没事做,家里没地,就在外边逛大街!
对于这样的人物,敬意当然是绝对的。然而讨论中的专家却以此为理由攻击“该不该收养流浪猫”这个观点。很多人都很气愤。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宣传给人的印象,让人觉得收养流浪猫就等于“女儿为了猫和男友分手,并准备终身不嫁,和爱人曾经要离婚,公公腾出房子给她,自己去了农村,爱人每天没事做,家里没地,就在外边逛大街”,谁还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事实上收养流浪猫真的需要付出这么多吗,真的就需要搭上自己的正常生活吗?相信真的在养猫的人肯定不会赞同。多而又多的人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猫,领养流浪猫,一个月的花费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负担和风险,相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加多。而这一点却是没有接触过救助和领养的人最为顾虑的,那就是养猫到底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就像几十年来媒体上出现过的那些英雄,比如14岁就去山上救火牺牲的赖宁,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比较近的比如不顾老夫弱子的生活救助贫困学生的丛飞,这些人哪一个不值得尊敬?但普通人看到真的会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生活吗?媒体的考虑可以理解,不够惨烈,就不够典型,不够可歌可泣,就不够引人注意,但他们真的是为这个社会负责任地考虑吗?
子贡自愿不要奖金,是出于高尚的情怀,但却被老师孔子所批评,认为他抬高了道德的标准,使得人们行善事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子贡仅仅是子贡,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想孔子没有批评他的权利,正因为子贡不仅仅是子贡,他有他的影响力,所以孔子才不赞成他的所为被当作榜样。
老女人有很多朋友,其中既有养猫的,也有不养猫的,还有从前不养猫现在养猫的。后两种朋友在了解了我们家的生活之后,往往都会说:“原来救助流浪猫就是这样而已啊,我还以为会像电视上说的那样可怕呢。”专家,同样也没有真实地接触过救助流浪猫,不了解,不是他的罪行。他的顾虑,我认为和普通人一样,可以理解。如果救助就等于把生活弄得一团糟,研究社会稳定和谐的人,有理由认为,这不是一件可以普遍化的善行。毕竟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还是像我家老女人这样,有一点点同情心,但同时还自私的人类啊!
前一篇:我眼中那些混在土猫的爱猫人
后一篇:土猫场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