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玮
时间:2006年8月12日
说起“土猫”,几年前就知道有这么个组织,一群致力于小动物福利事业的年青人走在一起,为了北京流浪的“孩子”们在向社会呼唤着,用自身的行动诠释着“爱的奉献”。当我“儿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为成年猫后,我对猫猫的感情也越发的深厚,他不同于我家那只小京叭狗,更不同于其它动物,猫是很有灵性,很坚强,生命力极其旺盛而又很容易受到伤害的精灵。他更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似乎永远不会满足的好奇,时而野性难驯,时而又会温温而雅,是最琢磨不透的伴侣动物。
偶然发现在“土猫”的论坛上有征集志愿者的工作,我立马就报了名。几经联系后确定了活动的如期进行。
北京的天从打立秋那天起就开始越发的闷热,仿佛至身于一个超大的蒸笼里,呆着不动都是一身的汗,呼吸的都是潮湿的水气。今天更是到达了极至,要是平常打死我也不会出门,躲在有空调的房间哪儿也不去。下午4点30分得到消息,活动于6点在北海南门展开,我5点出的门,虽说离北海不远,可坐车很不方便,要倒一次车,沿途还要经过2个著名的拥堵点——新街口和西四。短短的路程愣是走了1个小时,整点到达了北海南门。由于头一次参加,咱是谁也不认识呀,于是就会看到南门外有这么一个人,像雷达扫描一样,巡视着每一个可能是“土猫”的人,盯着他们的T恤,盯着他们的装备,随时准备上去搭话。不出多久就找到了“组织”,加入了这次北海工作群护工作的行列。
事后数了数,此次行动共有8人参加,大家分别从北海的南门和东门汇合,同行的还有北京电视台《城市》栏目的2名记者,一路跟随我们抓拍志愿者工作的过程。活动还没开始就捷报频传,一个网上ID为“宝宝她娘,蛋黄他妈”的小女孩从北门向南门的路上就兵不血刃的擒获了3只猫,用她自己的描述,如其说是抓住的倒不如说是自己送上门的,很顺利的装入了包包内。
大队人马开赴琼岛的路上,假山背后,甚至路边就有很多的猫猫,有人在喂他们,有人在驻足观望,好嘛,这猫都快成北京一景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在猫猫们的“簇拥”下已暗然失色。
在琼岛,第一组被列入计划的是一对母女猫。不过由于事先准备的并不充分,加上现场环境的混乱,第一次抓捕宣告失败。我还被那只猫猫在逃跑的一瞬间划了个2毫米左右的小口子,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群护,觉得还挺刺激的。这里还要感谢“宝宝她娘,蛋黄他妈”为我清洗伤口。正当我们收拾装备准备离开时,那母女俩又悄悄的回来,在享用美味的晚餐,馋猫的秉性一览无余,边吃边警惕的注视着我们。
我们的目标其实并不是沿途的猫猫,而是仿膳后山的那群。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猫山”。不大的地方聚集了有几十只的猫,个个身怀绝技,加之地形复杂,抓捕的工作异常艰难,有几只被当地喂养人列入重点捕捉对象的猫猫最后都没能抓捕成功。我们只好又重新调整了群护计划。还好,经过了近半小时的努力后一共收编了8只猫猫,随身携带的猫包也个个鼓鼓的了。还有3只刚满一周的幼猫,牙都没长呢就被人无情的抛弃了,那些没人性的东西,至少要等猫猫断了奶的呀!我们边咒骂着边想办法照料这3个刚出世的小家伙。天色已暗,接受了记者了采访后,下一步就是要好生安置他们。
我很有幸的跟随大部队去“土猫”恢复场所帮忙,一路上,“宝宝她娘,蛋黄他妈”救助的两个小姑娘不停的在我身边跟我说话,还到处爬来爬去的,我只好边安慰她们边看着不让她们去给司机捣乱,我们估计她是想上厕所了,好孩子坚持住,到了场所奖励妙鲜包吃(她们是“宝宝她娘,蛋黄他妈”最初抓获的,一直在车里闷了近2个小时,想来热得不善。不过事先跟那些装入包包的猫猫比起来还算是幸福的,后面赘述)。车子开了有半个多小时,天已黑透,我们到达了位于XXXXX的恢复场所(地点保密)。恢复场所是“土猫”为群落救护项目中救助的流浪猫猫们安排的临时绝育手术康复中心,这里有大大小小30多只猫。那壮观的景象早有耳闻,今日有幸一见,还真是兴奋!
带着这8只猫猫爬了6楼已然大汗淋漓,一打开场所大门,那股子特殊的气味扑鼻而来,满地大大小小的猫猫就在我们腿间,像绕桩一样躲过一只只“障碍物”进入里屋。看来小家伙们被憋坏了,放猫笼里一点都不像当初抓他们时那么费劲,都乖乖的一动不动,我们都不忍心看了,一只只都热得够呛,只顾喘气毫无精神。我们生怕会出意外,又是给吹电扇又是泼水的总算是缓过点神儿来。为每个猫笼都准备了猫粮、水和猫砂。恢复场所只有电扇,虽说开窗通风可还是闷得要命,我们一个个的像水洗过一样,汗如雨下。
恢复场面积不算大,猫猫们的生活环境被有序的分成若干区域,门上还有屋内猫猫的详细说明。阳台是猫厕,也是全场所味道最浓郁的地方。我和“粉爱妮”简单的清理了一下那里的便便,有些已经拉到了地上。场所的猫猫大部分比较亲人,可以摸抱,少数对人还存有戒心的全部躲到了帘子后面,这也是工作人员特意为这些猫猫们准备的“避难”场所。
安置工作完毕,8只成年猫全部在恢复场所过夜,待雨过天晴再带他们去做手术。公猫手术一天后放归北海公园,母猫1周后视情况放归,3只幼猫暂由“粉爱妮”喂养。到家后已经是23点整,洗了澡,把衣服换下来装好准备消毒。
第一次参加“土猫”的活动,感觉这还是个有组织,比较正规的团体,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撑起了整个土猫的救助活动。虽然很多人的名字我们都记不住,但他们对猫猫的热爱和付出却铭记在心。
北京是个流浪伴侣动物众多的城市,传统观念的落后,少数人对猫猫的偏见和不理解,社会的漠视和法律的空缺都是造成这些动物们无家可归,无路可走的原因。听说最近很多被救助过的猫猫都失踪了,这也叫我们很是为难,有时我真的不好说这对于猫猫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避免更多的小生命来到世界却过着流利失所的生活,带来的是猫咪被人偷走,更多的担心是那些人的企图(做过手术的猫野性不像以前那么大,比较好抓)。今天这8只猫猫的命运如何谁都不好说,“土猫”的能力终究有限,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理解,需要每个人的付出与奉献。
后一篇:风叶儿家的猫丁们(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