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助中的选择

(2006-05-22 16:07:29)
分类: 有所思
作者:小师姐
时间:2005年8月
 
  引子:
  因为一个寄养猫的性格一直不能适应家庭生活,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寄养人最终将这个寄养猫送回了土猫。原本要按照常规的方式解决:放归到一个安全的小区,给他想要的生活。虽然这个猫最终被另一个朋友领养,但是这个事情却前后两次在土猫论坛里引起了非常大的争执,甚至到了吵架的地步。
 
  这些年来,在救助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对救助的理解和认识也一点一点完善起来的,而那些因为对救助了解不够、盲目热情下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也随着救助的深入而一点点的显露出来。如何妥善的解决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土猫的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因为对救助的含糊,而盲目带进一批很难适应家庭生活的猫咪进入领养项目,在寄养人家中因为猫咪本身的性格问题难以领养出去的猫的安置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扎眼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在2003年9月前,我们从来不知道流浪猫还可以通过群护的方式救助。我们采取的唯一的救助方式就是:带回家!甭管什么样的,只要能抓住,一律带回家!
  从2001年到2003年底,对救助的单一理解而采取的唯一救助方式,使得在土猫体系里有近20个孩子在寄养家庭中一直都很难与人类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良好的标准很低,就是能摸到,能抱到。但是很难。这样的猫咪的寄养情况一般是:猫和人共处一室但最近的相处距离还有1米远,人接近猫就跑,大部分猫咪见到人的眼神很警惕,有的还会整天的呆在某个地方不出来……这样的猫咪是猫咪,但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伴侣动物。
  在这样的猫咪里,我寄养过的凤英就是成年猫的典型。他在我家里住了2年依然不能靠近,2米以外才是安全距离,1米左右他非常紧张,甚至有攻击人的倾向。但他可以在远离我的地方(比如另一间屋子)很自在的生活,我一走近他肯定就跑掉。2年多来,他还跟我搬了一次家,且不说抓他搬家时的场面有多么惊心动魄,2年内我唯一正常摸他的时候是在他绝育时,他被麻醉了。
  而同样我寄养过的帅帅是幼猫的典型。帅帅是2003年5月份FD最厉害的时候风景从地大紧急转移来的孩子。到我家的时候3个多月。开始还可以摸到,但是没几天,就和凤英一样了(猫的行为相互影响)。带她去绝育,因为要抓她进包,她甚至在玻璃门上撞破了鼻子。
  直到2003年9月。我去香港参加了一个动物福利组织的会议,我们才了解:领养项目不能从根本解决流浪猫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流浪猫都能进入家庭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猫问题的办法是绝育和教育!
  回来之后,我们翻译了很多国外相关自主的资料,最初翻译的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怎样区分野猫和流浪猫?
  注意观察猫的外表和行为,流浪猫一般喜欢和人接近,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离你很近。给他们食物,流浪猫一般立即会吃。流浪猫一般比较爱叫,尤其是看到人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叫个不停。流浪猫也许也会看起来很脏。不管什么时候,你都可以看到流浪猫。
  野猫很沉默,从不和人接触,也不允许人靠近。一般只在黄昏、深夜、拂晓才能见到,除非是特别饥饿的野猫,才会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内出现。野猫对环境的适应度很高,他们一般看起来都很整洁,如果你给他们食物,他们会等你离开的足够远后才去吃。
  2、野猫是流浪猫的另一个称呼吗?流浪猫和野猫有什么不同?
  野猫并不是流浪猫的另一个称谓。流浪猫曾经是家猫,因为被抛弃或走失而成为流浪猫。因为曾经的家庭生活使流浪猫对人类的友谊还保留一定的记忆。因此流浪猫较容易与人类接近,同样,他们仍然是可以被驯化和再次进入家庭喂养的。
  成年野猫一般是不可以被驯化的,他们已经习惯并喜欢野外的生活,很难被带入家庭。但10周以下的在野外出生的幼猫一般是可以被驯化并带入家庭的。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对于救助的认识,没有这样清晰,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问题。几年来,有不少这样的猫咪陆续进入土猫领养项目中,100%都滞留在寄养家庭,而且时间都在一年以上,甚至还有2、3年的。这一直都是土猫最最抱歉的地方。在救助中,寄养人给了土猫最大的支持,但是,土猫却让无法给寄养人一个满意的结果。可以说每一个寄养人在最终决定寄养前,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能让这些猫咪找到新的家。但是,这些猫咪几乎没法通过领养项目领养出去。虽然他们获得了进入家庭的机会,但是由于他们在救助时已经错过了进入家庭的最佳时机,他们将很难成为普遍意义上的伴侣动物,也就失去了普遍意义上的领养机会。如果要继续留在家庭里,唯一的办法是寄养人领养。
  虽然确实有一部分猫咪最终被寄养人领养了,因为寄养时间过长,一直也无法被领养出去,而且在长期寄养中培养出来的感情,也让那些寄养人因为出于对猫咪的怜爱最终成为了领养人。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非常的惭愧。我们能说的也只有:感谢领养这样的猫咪的寄养人们!是你们的坚持给了这些孩子一个真正的家!谢谢你们每一个!
  然而,即使是这样,作为土猫,也一直认为,我们没有权利而且也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寄养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志愿者团体,我们一直都把“志愿”的精神当作土猫持续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了“志愿”的精神,一定要求志愿者承担超出他们能力的责任,才是对这个团体最大的伤害。当志愿者们透支了能力的时候,团队就会失去继续发展的能力。
  土猫不是一个明确的某某某的称谓,每一个志愿者的付出才有了土猫这个团队的成绩。但是将不断发展中遗留下来的难题仅仅放到志愿者那里而不再去理会,也永远不会是土猫的做法。寄养人没有理由一定要这样承担领养的责任。当寄养人承担了所有的寄养责任之后,依然不能顺利帮助猫咪领养,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要解决问题,就要换一种思维。
  放归也许就是这些猫咪面前的另一扇门!
  因此,在当时这个问题被争论的时候我说过,作为救助来说,我们能做到的不多,任何一个方式看到底,最最可靠的只是绝育。像凤英和帅帅,他们有了进入家庭的机会,但是他们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适应家庭、适应和人类的接触,放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在我们已经尽力的前提下。
  2004年5月左右,凤英和帅帅被放归了。在新的小区,这两个孩子生活的很好。至少眼神中的警惕没有了,在他熟悉的生存状态中,不需要成为一个伴侣动物,他只要开开心心的当一只自在的猫,我们就放心了。一年多了,他们还是这样的生活着。我的心情从担心、自责转变成欣慰。
  随后这样的孩子还有吉祥、嫦娥、二条。今年还去看过二条,他也很好,原来在寄养中因为人在家就不敢上厕所而憋出来的尿道问题一直没再发生过,虽然得过一次感冒,但是在负责照顾他的志愿者及时治疗,很快就好了。这,就够了。
  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对家庭的不适应,我和照顾他们的志愿者能给他们的不多,我们只能做到我能力范围内的,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保障相对最好的结果。
  土猫也是一样,我们能帮助到的猫咪不多,能帮助顺利领养出去的猫咪更少,我们只能做到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但是土猫会尽最大的努力保障相对最好的结果。对顺利领养的猫咪领养后的回访、领养失败后的接回以及对不能被顺利领养的猫咪所采取的一系列严谨的再安置措施。
  选择中的选择。本来是土猫网站绝育专题的一个栏目名称。其实放在这里也一样适用。
每一个救助团体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这些都是在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后做出的选择。也许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请相信,我们为了最后的决定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
  最后说说这两次的争执。
  当面对你不了解、不理解或不接受的事情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对于一件事情,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原则。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不应该因为这个选择而去指责和你选择不一样的人。也许你的选择更加符合,但是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能力不同、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一味的一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良好建议也许能带来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你可以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是你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
  土猫论坛经历过很多风雨,尽管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洗礼,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在土猫论坛,理解和尊重是大家在参与前首先想到的两个字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