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弥勒县
参拜弥勒佛
端坐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三乡锦屏山上的弥勒大佛
(19.99米高)

11月18日我们登山参拜

仰视莲花宝座上的大佛,相貌可亲,快乐无比。
他左手捻佛珠,右手平放在大腿上,凝视前方,笑容可掬,向你向我向他,
向一切来到他身边的人们祝福平安,送来吉祥。

小资料
弥勒县距昆明之南约150公里,这里有端坐在西三乡锦屏山上的那一尊弥勒大佛。锦屏山中森林密布,林荫流翠,绿色之中,琉璃瓦朱沙墙的古寺建筑显得格外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赵朴初先生题书的“弥勒寺”横匾高悬山门,重檐抬梁歇山式建筑风格的大雄院,东西两侧高大的钟楼和古楼相映对称,颇具匠心。进入“大雄殿”,更感气势非凡。殿内有一尊“天冠弥勒”塑像,菩萨左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自然慈祥然气宇轩昂,表达了弥勒能满足众生愿望之神韵。据说弥勒寺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是弥勒县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落。
后来的重建者有意把从山门到大佛的石阶设计为1999级,不仅应了19.99米的大佛高度,也是对中国大众期盼好事要“长长久久”文化传统的一种诠释,还标示着这尊大佛完成于1999年,心思可佳可鉴。仰视莲花宝座上的大佛,相貌可亲,快乐无比。他左手捻佛珠,右手平放在大腿上,凝视前方,笑容可掬,向你向我向他,向一切来到他身边的人们祝福平安,送来吉祥。据说,大佛无论是雕塑工艺还是诺大体态在世界上或者在东南亚地区都是可以比大比强的。大佛惟妙惟肖,真情传人,与此山此地的风景组成了一副最和谐的图画。
弥勒县名的由来:是因有了弥勒寺弥勒大佛,才有弥勒县之名?其实,谁都希望有个吉祥的名字?弥勒县与弥勒佛的联系只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史料称,远古时期生活在这一带的弥勒部是古代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弥勒其人率领的部族。其中有个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
关于弥勒大佛的诗词楹联
明代葛一龙在《弥勒寺》诗写:“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
四川凌云山有一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赵藩为云南宾川鸡足山弥勒殿题联:“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付之”。
昆明西山华亭寺有钱南园撰联:“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地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
福建福山涌泉寺(鼓山)山门弥勒座有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银,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