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葬礼上的死亡/Death at a Funeral》(2007)悲喜剧

(2008-05-05 20:51:51)
标签:

娱乐

分类: 观影谬评

《葬礼上的死亡/Death <wbr>at <wbr>a <wbr>Funeral》(2007)悲喜剧

 

在连续N次欲看此片时受阻,今日在家中终于如愿看完,看完之后竟然是一种大快人心、会心一笑和如释重负,和主人公的心境完全产生共鸣。

 

 这样一部好电影我认为一定是和盖里奇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拍的,结果一查导演 弗兰克·奥兹Frank Oz 居然是个白胡子老头,更诧异的是他一直《星球大战》系列中为尤达大师的配音,(难怪我看片时总觉的气场很对我味口,原来碰见《星战》元老)!~

 

  这部电影的氛围有点向《高斯福德庄园》致敬,一个老人的葬礼,使得各方人等前来凭吊,并不是走《庄园》路线搞希区柯克悬疑,而是在一个沉重的葬礼上愣是演出一段发人深省的闹剧。

 

  举行葬礼最大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可以将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然后悼念一个他们共同爱着的人,希望他们的“挚爱”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程是兼具了尊严与格调的……在丹尼尔父亲的葬礼的当天早上,他的家人和朋友带着各自令人烦躁的焦虑抵达墓地,而丹尼尔也见到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他那轻浮、爱吹牛的哥哥罗伯特,这个刚刚从纽约飞回来的著名作家,果然一露面就大有喧宾夺主的气势,丹尼尔不爽的情绪随之升级。另外,丹尼尔的堂姐玛莎则第一次带着她的未婚夫西蒙出现在家人面前,她希望西蒙能给自己那极端保守、势利的父亲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然而,她的如意算盘最终被打乱了,因为西蒙无意中误食了迷幻药,结果可想而知,他先是没办法控制地胡言乱语,最终还在未来的岳父面前脱光了所有的衣服。

 

  与随之而来的更大“意外”相比较而言,“西蒙事件”也只能算是一个代表着前奏的小插曲。一个神秘来客的突然而至打断了葬礼的有条不紊,他自称掌握着一个可以粉碎死者生前信仰的惊天大秘密,并威胁着要在所有人面前将其揭穿……现在,似乎是不和的两兄弟丹尼尔和罗伯特团结起来的时候了,因为他们要共同为这个家守住这个秘密,让真相随着死者一起埋入地下。不知道是不是起到了连带作用,随着陌生人的威胁,“意外”开始从各个角落层出不穷,参加葬礼的每一个人都被卷入其中,原来这一大家子人,都是怀揣着各自的“秘密”来到这里的:

 

  丹尼尔:死者的儿子,仍然和妻子生活在父母的老房子里。本来,丹尼尔是一名有前途有抱负的作家,然而他却为了同一本书创作了几年时间而未果,因为他害怕,害怕失败,更害怕自己会永远生活在他那有才气的哥哥的阴影下。如果他能够顺利地为父亲举行完葬礼,他发誓要和过去的自己说拜拜。

 

  罗伯特:死者的儿子,丹尼尔的哥哥。成功的作家,可惜过于自恋。他以“名人”自居,声称自己“不喜欢和别人太亲近”,在纽约过着他口中的富有的名人生活。

 

  彼得:神秘的不速之客,这位不在邀请之列的美国来客带来了一个秘密,足以颠覆整个葬礼,以及到场的人的生活。

 

  玛莎:丹尼尔和罗伯特的堂姐,深爱着西蒙,希望他可以在葬礼上给自己那眼高于顶的老爸留下一个好印象,然而西蒙却因为误食迷幻剂而陷入疯狂,最终不但脱光了衣服,还爬到了屋顶上。

 

  西蒙:玛莎的未婚夫,一名经济拮据、不辞辛劳、有良好的判断力的年轻律师。他在葬礼上经历的一切,将会成为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天。

 

  特罗伊:玛莎的弟弟,一个聪明的化学系学生,他利用自己的天赋创造出一种强效的迷幻剂,结果却成了促成西蒙那不可思议的疯狂的催化剂。

  霍华德:丹尼尔的朋友,一个极度紧张的忧郁症患者,他幻想着躺在棺材里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死因是皮疹。

 

  贾斯汀:霍华德的朋友,他是为了玛莎才来参加葬礼的,原来两个人曾经有过一夜情,却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玛莎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而贾斯汀却将此当成了天赐良缘。

 

  简:丹尼尔的妻子,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可爱女人,她无条件地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却也懂得争取自己想要的。她最近的目标就是婆婆的大房子。

 

  桑德拉:丹尼尔和罗伯特的妈妈,死者的妻子。她似乎仍然有点没办法接受现实,只是一味地将自己困在回忆中。

 

  维克托:桑德拉的哥哥,玛莎的父亲,一个富有的医生。他把自己看得高于任何人,尤其是玛莎交往过的所有男朋友。

 

  阿尔菲叔叔:家中的老字辈,脾气古怪,缺乏耐心,根本就不具备他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优雅和气量,但是他已经预感到了葬礼很可能没办法顺利进行。

 

 

  编导也脑子非常清楚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弟弟丹尼尔爆发出之前多次被打断的演讲,也就是葬礼致词,所谓肺腑之言震惊全场,之后就是我在文首提到的感觉,基督教似乎总有这个,而咱们一般都是和尚与道士代劳了,怎么说呢,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对一般陌生人的信任超过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就因为他们貌似可以和地下通话,有阎罗王的小灵通号码,打一下,人家回拨过来那种,可悲吧,呵呵。

 

  这部电影也没有犯同类电影的通病--戏份分散,这一点就算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几位演员,尤其是弟弟丹尼尔的出色,而且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邪恶反派,这样电影也很干净(虽然出现屎的镜头,但相信那是正是我们笑的最欢的时候)。

 

  导演弗兰克.奥兹之前还有一部荒诞喜剧翻拍《复制娇妻》,这片评价是非常不好,还有一部《大买卖》不痛不痒,所以看过的人都只记得爱德华.诺顿是怎么表演一个智障的(这还再次印证好女星靠脱,好男星靠装傻),这把年纪终于玩出风格来了。

 

《葬礼上的死亡/Death <wbr>at <wbr>a <wbr>Funeral》(2007)悲喜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