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摆拍,没有观点;
不是起诉,没有驳回;
不是呻吟,没有矫情;
不是骂街,没有愤怒。
在三明,由于没有资金,没有土地,公交公司没有调度室和休息室,只能租一个洗手间供100多名驾驶员使用,19路、20路公车也只好停在道路绿化带旁过夜。
三明公交收入主要靠车票,车票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0%,而据悉,仅免票和月票群体,三明公交公司每年就要负担900多万元。
公交优先,最终应落实到细节上。一些专家指出,发展城市公交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应时刻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让乘客方便、快捷。如:公交线路的变化,有关部门事前应将调整方案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要规范服务行为,从机制上杜绝不文明和不安全隐患的产生。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全方位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三明学院附小一年级学生小静,掰着指头算自己每次回家得过8个站。她说,挤不上只好先在学校门口等着,到人少的时候再上车。班上有个同学上回上了车还被挤下来了呢!每天都是71岁
的爷爷接送她,经常没座位,刹车的时候,爷爷摇摇晃晃,很担心他。
家住下洋的周婆婆说,两年前来三明居住,因为不熟悉环境,发生了几次不愉快的事情。她说,儿女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也不放心我们坐公交车,现在出门,基本上都不坐公交车了。现在她出门,要么坐黄色面的,要么坐出租车。有些司机的性子好像很急。老人家的动作没有年轻人那么麻利,他们关门能不能慢点啊,不然真的会被夹到。

环城公交来回站点不一样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说,市区公交线路的安排有点奇怪,有些道路两旁的站牌是不相同的,在一个站点上车,回来的时候却没有经过这个站点,很不方便。比如附小站有59路车,对面的站点却没有59路。还有就是环城公交车,比如52路,环城花的时间太长了,乘客要等很久。站牌上的标识也不是很清楚,有些乘客特别是外地刚来的分得不是很清楚,坐着车绕了一大圈才到了其实原本离出发点就几个站的目的地,浪费时间。公交车能不能从两头发车,这样就不必环城绕了,时间也会准点。

这样改进会更好三明学院中文系学生林小兰说,可能是车子比较少吧,有时比较慢,车内较拥挤,特别是周末的时候。还有就是车子比较小,座位比较少。如果增加一些班次、增加一些座位,换大点的车就好了。
三明学院英语系学生小颜说,车子比较旧,雨天还会漏雨,一些座位湿淋淋的,根本不能坐。转车比较麻烦,比如去越洋图书城,去车站。特别是放假回家去车站,行李还要提上提下,很麻烦。还有,应该提高到站准点率。
东霞社区小蔡说,只有59一路专线车,车辆间距时间太长,要等很久。可能是车子太少吧。还有就是车子太拥挤了,他们那里虽然比较远,但是人还是很多的。
家住下洋的张大爷说,乘务员报站的声音太小了,车上广播声音开得太大,经常听不到。车上能否设置老人专座?有时年轻人就是不给老人家让座。
老人出事故责任在其家人
公务员小谢说,老人在公交车上出了事故,我觉得不应该全部由公交车司机或公交公司负责,他们自己特别是他们家人更应该承担责任。毕竟车上那么多人,司机哪里顾得过来?这些不安全因素是可以预防的。我觉得首先要对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家庭进行一下安全宣传,建议70岁以上的老人乘坐公交车要有人陪同。(
请这位公务员小谢听到广播后马上与我联系,我的QQ号是:553504302,我真想与您探讨一下这方面问题,别太迟喽,因为我现在正TM想抽你丫的。)

公交先行政府需先行
私企老板陈东阳说,我觉得公交公司作为企业应该赢利。如果是公益事业,就应该政府支持。公交优先,政府应唱主角,单靠公交企业确实很难。政府应该按政策办,加大投入。(中国有单靠公交的嘛,哪个城市不是政府扛着?)
三明学院中文系学生林小兰说,像优惠、免费乘车的费用,觉得不应该由公交公司全部承担,应该视不同人群而定。比如,学生由教育部门支付,残疾人由民政部门,离休干部由原来单位……实际上还是应该大部分靠政府来支持吧!(您也简直是个天才,您推动了中国法律的发展!)

公交车提速私家车适当减速
拥有私家车的私企老板陈东阳说,自己开发建设工地,公交线路没覆盖到。由于工作需要,就买了车子。成为“有车族”后,虽然多了例检、保养等“麻烦”,但还是觉得私家车更方便。公交车尽量提速,私家车适当减速,这个是可以接受的。三明的公交车确实应该提速。(您指的是纯粹意义的速度提升?那您也够会折腾的,您是不坐车了,您不知道现在开车的都快不带停的,年轻点的自个跳了,有老人大伙帮忙直接扔出去得了,快吧,一下就到终点了。)

“公交先行义务日”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说,如果我们每月能搞一个“公交先行义务日”,当天提倡市区大部分政府公车都停止行驶一天(警察用车、120救护车等特殊用车除外),让领导、公务员都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出行,做个表率。同时,号召私家车主当天尽量不开车。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公交先行”的参与意识。还有,目前政府和公交公司对“公交先行”的宣传不够。许多市民都不知道这事,也不清楚能带来什么益处,比如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噪音、减少汽车尾气等等。(说实话,大城市确实非常需要,人家一天根本就不够,咋三明就不用了罢,节约资源、减少噪音、污染都对,可是你都得自个跳车了...三明这么多冒烟的工厂是不是也该找一天给他停喽)

在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我省公交服务问题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的一个月后,省建设厅组成的调研组,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昨日出台一份我省公交行业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点出了各地市公交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据悉,省建设厅调研组兵分两路,一路赴贵州、山东、长沙等地调研各地先进经验,另一路分赴福州、厦门、龙岩、泉州、三明等地,深入调研经营情况,组织召开公交企业管理层座谈会和驾乘人员代表座谈会,会同统计局开展全省公交企业情况和基本数据调查,以便为省里的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省公交行业处于亏损经营的状况。“营运收入越多,亏损越严重”,据初步统计,全省公交行业2006年亏损12400万元,其中福州公交亏损2200万元、厦门公交亏损8500万元、泉州公交亏损500万元……
培育冷线公交线路。如福州市2005年起开辟的6条大学城线路,已亏损500多万元。三明市的4路、21路自开通以来,每年亏损均达20余万元。另外,其他成本也逐年加大,如各地实行E卡通让利。残疾人基金按100人1.6人配交。
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与社会上驾驶员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相比,公交司机仍有较大差距。如:三明公交驾驶员月收入在扣除加班费后仅达到900元左右;龙岩公交公司一车队余建立队长岗位工作了8年,工资水平基本没变,月收入仅1200元,造成驾驶员频频流失,而新手多也带来行车安全隐患
。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那么,市民在我市的公共交通建设中,有什么话要说?
某三明网友:
早上上班看到很多公交车依然是开着车窗,还不不知道要开空调,上车也没注意就刷卡,到公司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每年一度的公交车开空调的时间,可是我想问问公交公司的总经理他们家是不是也开了空调呢?今天这种天气有必要开空调吗?这不是浪费能源吗?更可气的是,我打电话去报纸投诉,报纸说“这种事情没办法,你还是到运管处投诉吧”,打到运管处,又被告知“你最好到公交科投诉,我们也没办法”,最后我放弃了,公交就是老大,任谁说了也没有任何的改变不是吗。凭什么开空调也没有说,涨价也不需要听证。。。。。。

三明市环保局:
建议市公交公司在市区敏感线路(1、2、51、52、3、59、58、19、21、4路)优先安排技术先进、污染物排放性能好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车辆运行。
鉴于市公交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可采取企业(公交公司)自筹一部分,市政府拨补一点用于公交公司贷款贴息,以及其他社会融资办法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笔者昨天上午8点左右乘坐车号为GY0365的1路公交车,于8点50分,在汽车站站点下车,这不是我原本要去的地方,我要去的是麒麟山,但即便我早就站在后车门门口等候下车,公交车在上一个站(麒麟山)还是没有停,再之前在水厂站的时候还有询问有无乘客需要下车,到了麒麟山一站居然问也不问,直接把我拉到汽车站,本车将于近日内接到笔者投诉,请做好应对准备。
现在针对公交系统提出以下八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答复。
问题如下:1,公交行业是否为公益事业?
2,公交车是否被规定要每站必停?
3,公交车涨价有没有开过听证会?
4,三明有时等车时间超过半个小时是否合理?
5,当有老、幼、孕乘客上下车时,司机是否应该慢字当先?
6,上下学和上下班高峰,公交公司是否应该加派几辆汽车以缓解运输压力?
7,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司机和售票员的言行?
8,当气温小于25摄氏度的时候可否临时把空调关掉转成非空调车?
(美丽的三明,何时能有一条配得上你的公交系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