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中秋佳节那古人咏月的佳句总是被人提起,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不胜枚举。
昨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听到电台交通频道的三个女主持人在聊有关中秋节的话题,其中一个女主持人说:“前天有人送来一盒月饼,包装盒上印着海上生明月几个字,你知道把生明月的生印成什么生吗?是生活的生,哈哈!”另一个主持人接过话茬说:“你看大海还能生明月呀!应该是升起的升”。听到这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诗的全文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豁达,是千古名句。
为了证实自己的记忆没错,回家后我马上翻找资料进行论证。现将专家的说明摘录如下:“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生活的“生”字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个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而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的也是生活的“生”字,同样是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专家最后说:现在不少年轻人往往望文生义,想当然的按照现代汉语意思来直译古文诗词,打破原诗意境不说,轻视、抛弃传统文化更是可悲。

从上面主持人的事例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主持人要多多学习古典诗词,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做好做足案头功课,做一个合格的传媒人,切切不要望文生义,以免贻笑大方。
特别感谢朋友石头提供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