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作家、藏书家祝兆平所藏签名本系列:徐雁签名本书话

(2013-10-14 22:10:52)
标签:

秋禾书话

签名本

藏书家

分类: 媒体访谈

徐雁(秋禾):当代书林的播香人

——祝兆平所藏签名本系列书话

祝兆平

苏州作家、藏书家)

苏州图书馆的馆员江少莉硕士是徐雁(秋禾)教授指导的南京大学研究生,给我带来了他赠我的两册签名新著《纸老,书未黄》(海天出版社2013年版)和《旧书陈香》(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前者是淡黄色牛皮纸硬封本,后者是红色皱纹纸硬封本,都属于小32K流行版式。

晚归书室,就灯下抚书欣赏,随心翻阅,由目录而序言,由装帧版式而内容篇章,一扉页上有墨水笔手题:“放眼观诗史,倾心拜墨皇”;一扉页上书:“门对一泓秀,家藏万册书。”视之良久,不禁欢悦中来,顿生人生享受仅此而已之感。

因此两册新著而去检视橱中所藏之书,找到有徐雁旧著若干:最早是由他参与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再就是前几年我在苏州古旧书店购买的那部上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旧书业百年》(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一册可能亦在同一书店淘到的他的读书札记《苍茫书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新旧著作取来同读,亦人生一趣也。

我得识徐雁兄想来有二十余年了。记得那时我们都很年轻,一见而相善,兴趣相投,视为书友……如今这册“黄皮书”《纸老,书未黄》中文章基本上是读书笔记,都是书话,10余万字。共有《开卷有益:<开卷>杂志的前世今身》、《乐黛云<四院·沙滩·未名湖>读后感》等11篇,加上代序《雁斋有书用迟》和后记《纸老,书不黄》,几乎都是写读书与读书人的。

其中《文学是一种大众的幸福事业······”》副标题――“文学疗愈与阅读推广。文章从英国的哲学家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培根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说起,认为读书可以治疗人精神上各种缺陷和毛病,到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九五高龄对前去病房探望他的总理进言:“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而这“内心和谐”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得到提高的。

“红皮书”《旧书陈香》系“开卷书坊系列之一,共14万字,除去作为序言的《闭门读旧书,开卷觅新知》一文外,有《<猎书小记>与<猎书记趣>》、《<过去的中学>读后》、《<胡适选专业>推介》、《借卞之琳<音尘集>说话》等18篇文章,大都讲已经过去了的书人书事,读来颇有趣识。比如在序言中他写道:可知“读史”乃自知知人的捷径之一。http://s3/mw690/493cb1e7gx6DqlXl9jY62&690

在《<买书琐记>及其续编》一文中,写了七十多年前阿英记下的上海城隍庙内菊舲书店老板的名言:“肯跑旧书店的人,总是有希望的,那些没有希望的,只会跑‘大光明’。”时代虽然变得太快,如今不但跑旧书店的人更少(真正意义上的旧书店也基本绝迹),而且跑“大光明”的人更多,但其中道理还在。

其中《在<青春之歌>帘影后的张中行》一文写得非常深入,以流畅的文笔讲了因写出了《青春之歌》而红极一时的杨沫与一直默默读书做学问张中行之间曾经的婚姻和分手后前后的许多故事。他描写的他所见的张中行老和我见过的张老完全一致。他通过讲故事归结的两人的差异主要是在文化层面上,这一点我也完全赞同,但其实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信”与“疑”进而“不信”之间的根本分歧,甚至其中不乏混入了既得利益等复杂的现实因素。

那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京城拜访张老时张老亲口对我说过的。张老仙逝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智者平淡与深刻的一生――送张中行老先生远行》发表后也被收进了他文中提到的那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说梦楼里张中行》。前几天,又从《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讲杨沫与白杨两姐妹的故事,了解到杨沫从小就习武,年轻时练就一身武功,张中行年轻时则一介清平书生,只能靠读书来知人明世,而一个一身武功的青春少女因少读了书难免不因美好的革命理想的诱惑而浑身热血沸腾,想来这是否又一个他们分手的旁证因素。

徐雁的文章都以书为中心话题,是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问。书学界的老前辈来新夏先生认识他也有二十多年了,他多年前曾经在一篇为徐雁的书著作的序中这样写道:徐雁是一个读书、藏书、写书的书迷,因为如今从他身上已找不出“书卷气”以外的东西了。还说:“我很少看到一个人围绕着‘书文化’的话题持续地写上十几本书,这一代人中大概只有徐雁做到了。”

那还是2005年的事,如今我并没有精确统计过,但凭各途出版信息,感觉徐雁所著所编出版发行的围绕“书文化”的书大约应该不下二十余种了。我以为这样的评价不仅是一个读书老前辈对后学的高度褒奖和鼓励,还应视为对当前社会读书风气太过欠缺的一种委婉批评。

象徐雁这样的书文化学者,如今还是一个民主党派的省委领导,又是江苏省政协常委,但大约作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的工作他最为具体,对于书的锺情也始终如一,这对我国现在最需要也是最缺乏的阅读风气力倡呼吁的精神最显宝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虽算不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可算得利己利人更利社会的的善举。

读徐雁的《雁斋有书用印迟》一文得知,在书房中给自己心爱的藏书加盖闲章正是他书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因此很想有机会再去雁斋赏书之余顺便读印,并再翻开他书赠我的新著扉页,想看看有无闲章趣印,但是没有。只好作为一个小小的遗憾,留待将来再补吧。

                                                              20131014日于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