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缅怀《南国烟柳》作者、江苏知名作家宋词先生(增影版)

分类: 怀人忆往 |
深刻缅怀江苏知名作家、长篇小说《南国烟柳》作者宋词先生http://s8/mw690/493cb1e7gx6CJoTkAbd57&690
http://s14/mw690/493cb1e7gx6CJoWh4wl3d&690
宋词于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南国烟柳:乱世名姬艳史》、《一代红妆》,中篇历史小说集《书剑飘零》,短篇小说《落霞一青年》,戏曲剧本《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状元打更》、《喝面叶》,电影文学剧本《一叶小舟》以及《宋词诗词集》、《情路吟》等。http://s15/mw690/493cb1e7gx6CwEl6kayfe&690
他生前曾对友人说过,他文学创作上有两件事最值得自豪:一件是他年轻时创作的短篇小说《落霞一青年》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曾引得一时文坛热议;另一件是他根据中国传统戏《老征东》创作的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荣获1956年的文化部优秀剧本奖,并由艺术大师梅兰芳改编为京剧演出(该剧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梅氏排演的唯一一出新戏,他曾表示这个表现穆桂英晚年生活的戏适合自己演,且戏中穆桂英讲民族大义凛然气节与自己产生了共鸣。1961年5月30日,京剧《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上演,竟成为其舞台的绝唱)。http://s14/mw690/493cb1e7gx6CJoZE8MJbd&690
宋词先生生前曾将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宋词文集》4卷赠送南京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单位。2007年3月,他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之邀,与作家薛冰、凌鼎年,评论家雷雨等,出席了在太仓举办的纪念吴梅村的活动,并兴致盎然地走访了位于太仓城厢镇的张溥故居、王阁老府(见上图,与薛冰、凌鼎年等合影留念)等、南园(如下图,与徐雁教授的研究生童翠萍、李海燕合影留念)。http://s15/mw690/493cb1e7gx6CJpvDvKm8e&690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宋词先生与雷雨、徐雁等合影留念(如下图)。http://s13/mw690/493cb1e7gx6CJpjvBqA5c&690
宋词先生在临终前,还自费编印了各界友人对其作品的评论集《散叶零花》,成为其人生的谢幕之书。《纸老,书未黄》(徐雁著,海天出版社2013年版)中收录有《“哀乐流年”:宋词线装本〈情路吟〉》读后感言》一文,认为一卷《情路吟》,“把作者(宋词)这种面对命运的大无奈的书生心情,基本表达于世了。”
欲读此文者可链阅徐雁“秋禾话书”博客所发《“惟馀一点是诗魂”:线装本诗词新集〈情路吟〉读后感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cb1e70100xqn3.html)。
附录:陈欣《探望宋先生日记》(2013年1月10日,周四)
下午1点半,与蔡、朱两位同门出发,先遵秋禾师之嘱,至金鹰超市购芦柑两盒带上,接着就乘91路公交车,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探望宋词先生。
在宋先生的病房,我们仨看到了一本《宋词八十自寿词》红色小册子,我便用手机一页一页拍了下来。今天我们未带相机,真的是个失误啊!
徐师让我们转交宋先生的新著《纸老,书未黄》给宋先生,因为里面第8篇文章即是写他的——《“哀乐流年”:宋词线装本<情路吟>读后感言》。
徐师让朱琳负责写这次拜访的访谈稿,于是我基本未有提问,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关于他的人生经历,宋先生不愿多谈,他说这些在他的书中都已很详细,让我们回去找书看。
宋先生看我们手里拿着两本《南国烟柳》,以为我们是想了解他的这本小说相关事情,话题多围绕此书,看得出来,宋先生对此书很是自豪。其实,我们有这本书,是前两天秋禾师特意送给我们的,而且是1988年的初版本,秋禾师让我们拜访时可请宋先生题个词。
我想,一个作家如此这般欢欣于自己20多年前写的小说(该书完稿于1987年5月),那他一定是真的倾注了心血与智慧。至少在他看来,时代于他和他的书都未有冲击。
由于最近忙碌,这本书还未及详细阅读,只在昨晚看了最后一章的尾声,于是我就此问了宋先生故事的结局,有没有特别的、不易被读者发现的含义?宋先生回答说,柳如是是按自己的意志活着,最后,也按照自己的意志死去——这是有意义的死。后来宋先生给我的那本《南国烟柳》上的题词是:“陈欣同学存正……她按照自己的意志活着——写柳如是”。http://s8/mw690/493cb1e7gx6CwF7fVpte7&690
交谈了大约一小时左右,护士来量血压等,发现有些高了。谈话中,宋先生确实有些激动,对此,他对护士解释说,南大来了几个年轻学生看我,刚才我说话多了点。于是我们就此打住,向宋先生告辞了出来。4点左右回到了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