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548368e2t7d82b9295915&690
(山木的美女哦,大家欣赏一下)
山木培训总裁宋山木先生揭秘出版《山木方法》初衷,以下摘自他在《山木方法》的序:
2007年的某一天,我偶然在一本权威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统计数据: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这让我极为震惊和难过,为什么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短命”呢?
随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总结出一条结论:管理跟不上!
也许缘于我本身就是一名老师的缘故,我始终属于藏不住“秘密”的人,尤其当自己感觉在管理方法上拥有了一点“宝贝”时,就想着“美芹十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与山木共同成长的近二十年来,有艰辛,也有快乐;有忧虑,也有成就,但更多的却是对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决策的思考,对企业管理的摸索和修正。因此,这二十年来,“路漫漫其修远”,我一直不懈于“上下求索”,如今,也可算得上“拨开乌云见晴日”,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方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积攒了一些心得,而这些管理方法、经验、心得的有效性已在我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在多次与其它成功企业家的交流、探讨中得到了共鸣。
虽然,山木培训也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国际型企业巨头还有差距,但恰是它植根于中国这片沃土,恰是它来源于“民营”这个群体,恰是它还只属于“发展中”企业,其一些管理方法反而更容易对那些与我们同处于一个起跑线,同处于一个大环境,同背负着“民营”这个“名分”的兄弟企业主及管理者,有着更贴合实际的启发。
正是源于这些初衷,2007年起我就开始“活跃”于企商界、教育界,甚至是大学的MBA课堂上,为的是把自己这些方法、经验、心得奉献出来,以供参考,或抛砖引玉。
您可能想象不到的是,真正让我萌生写此书念头的,却来源于一个大学生的小纸条。
那是2008年的秋天,我在华东师范大学MBA班上讲课,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里也站满了学生。但有一个学生却引起我的注意,在一群坐着的学生中间,他非常“突兀”地矮下去一截,单薄的短袖衫不足抵御秋寒。我看他一边认真地记笔记,一边不时地用纸巾擦鼻子,估计是感冒了。在将近散场的时候,他向我递上一个纸条,我才恍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个子十分高大的青年,身高足有一米八零。刚才之所以“矮”下去一截,原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座位,也没有找到站的地儿,只好挤在众多座位中间,单膝跪地听课!而他递上来的纸条写着:
“宋老师,不知道您有否管理专著?学生一定拜读!”
如今,历时八月有余,《山木方法》终于揭下盖头,可以去见“公婆”了,虽然在众多中外大家的管理典籍中,它只能算作“丑媳妇”,但却是山木人的“倾囊而献”,毫无保留。其中的每一章、每一式,都来源于我对山木的管理,同时又借鉴了一些其它优秀企业的做法,因此它又高于山木的管理。本书中,我对山木正在践行并用之有效的每一式管理方法都做了精炼阐述,提供了一些其它优秀企业的相似做法,并详细揭密了山木对该方法如何运用。对于这些我十分喜欢的管理方法,我自称之为“山木方法”。我希望此书能够对管理者、对正在创业的或准备创业的同道中人有所启发!希望它能够解决您在管理上的一些困惑。
写此书,我不希望它因貌似“权威”,而被读者恭供于书架之上,因此,我尽量把它打扮成一本“通俗读物”,一本更容易拿来即用的“工具手册”,您完全可以把它或挟在腋下,或塞于包中,在等人时、坐车时,甚或是睡觉前、如厕中,翻上几页。更甚者,您干脆可以把感觉对自己有用的章节撕下来置于口袋中,只要闲暇就可以瞄上一眼。本书虽然所列方法众多,但只要有一个方法、一句话对您有所启发,让您有所顿悟,或被您应用到自身的管理中,我已甚感足矣!
作者宋山木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于山木培训深圳总部
详情请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730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