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出世与入世
标签:
杂谈 |
《少林CEO释永信》封面
有人说他背典忘宗,文化掘金造就财富少林;
有人说他天纵奇才,千年古刹席卷世界信仰
与普京为友的博士掌门
行程如“空中飞人”的CEO方丈
各种名号笼罩下的释永信,
在制造着中国寺院商业化神话的同时,
也让自己成为了饱受争议的舆论焦点。
对他期待者有之,疑惑者亦有之。
人们都在关注:
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将走向何方?
我与释永信的合影
释永信档案
原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1965年出生。
1981年,进了少林寺,拜方丈行正为师。
1984年9月,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
1986年,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任副会长;
1987年,发起成立少林寺武术队,后发展为武僧团,任团长。
1987年8月,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1988年2月,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同年10月,创立少林书画研究院。
1994年2月,他创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任会长。
1996年1月,释永信朝拜印度、尼泊尔佛教圣迹。同年5月,创办《禅露》杂志。
1999年8月,释永信荣升少林寺方丈, 少林寺第30代方丈。
1999年11月,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致力少林文化学术研究。
2000年8月,组建少林寺网站。2001年3月28日少林寺网站开通。
2003年9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6年8月18日,为表彰释永信方丈在少林文化保护、传承和对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美国体育学院授予释永信方丈“国际荣誉哲学博士”学位。
千年有效的管理结合现代经营理念,释永信给少林寺带来重新复活的动力,他熟知由戒律和破除执着的经典共同架构起来的佛学系统,要“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以确保自身的创造力。
然而许多人看来,少林寺是在毁灭一个古老的文化而商业化,而西方人则对这个红杏出墙的“Chinese Kung fu”却他乡遇故知般地认为,这就是 “西方人苦苦寻找的Zen”。
释永信曾经说,少林寺的出世入世,就像一条船,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
少林寺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一直是释永信思索的问题。他不止一次地说:“我正在努力,我希望佛教能够成为许多人的道德方舟。”
然而传统的“文化人”,似乎总是离“象牙塔”近,离市场远。所以这个身处市场,心居高塔的少林寺让人摸不着头脑,搅乱了众人原有固若金汤的认知,也让人凭生了拒绝了解的偏见。
少林具备的代表性,让它成为封口浪尖的众矢之的。有人坚信“少林寺把佛教精神给抛弃了”的观点,忘了去体会“商道的最高境界就成禅道”。有人咬定如今少林和尚都出去走穴赚吆喝,即使他听到少林的暮鼓晨钟和“机锋辩禅”,也仍然扼腕大叹“其表演功夫到家”……少林的过于超前,也许有待世间的消化。
然而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来说,释永信的的做法更是值得深思。
在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正在苦苦挣扎的时候,释永信就意识到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创造品牌效益、提升市场价值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他随后进行的改革,建立产业链,拉起培训、演出、营销策划、心灵产品生产“一条龙”在佛教关怀天下的思想中形成规模,让“少林”的品牌在800年后得以浴火重生。
少林是否会迷失自己,我们无法确定,只待在历史洪流大浪淘沙之后,再见分晓了。不过释永信说:“我们即使营销少林文化,也是将文化作为人类资产来打理,而不是将文化作为产品而卖断,不要说我具有商业智慧,对我来说,这需要使命感。”这样的表态应该是让人欣慰的吧。
(《少林CEO释永信》序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