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1/D15A44D908CE35143987047B9D187872.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A/BA73410316B0284C5DFC393F57AA101C.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3/36/36DC1F35E7CA7A14581A8561ADA827AE.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F/F3/F3DB741247DDC18BA038285D389D8F98.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6/6F/6FDC011489720832C797383F142D4F5D.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B/2B4801EF6E18B40C8EFBD0AABAE81D10.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6/6C/6CA6A46D288919B1B5072F07F241D927.jpg
新华网9月16日报道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重大部署,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结果如下:
检出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序号 标称的企业和产品名称抽样数不合格数
三聚氰胺最高含量mg/kg
1、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1 11 2563.00
2、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5 3 619.00
3、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圣元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7 8 150.00
4、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古城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3 4 141.60
5、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英雄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 2 98.60
6、宝鸡惠民乳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惠民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79.17
7、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蒙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8 4 68.20
8、中澳合资多加多乳业(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可淇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67.94
9、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0 10 53.40
10、湖南培益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倍益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2.00
11、黑龙江省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段基粉 1 1 31.74
12、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4 2 26.30
13、深圳金必氏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必氏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 2 18.00
14、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施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0 4 17.00
15、广州金鼎乳制品厂生产的金鼎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16.20
16、内蒙古伊 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伊 利牌儿童配方乳粉 35 1 12.00
17、烟台澳美多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澳美多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6 6 10.70
18、青岛索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爱可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4.80
19、西安市阎良区百跃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御宝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73
20、烟台磊磊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磊磊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3 1.20
21、上海宝安力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宝安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0.21
22、福鼎市晨冠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聪尔壮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0.09
这是基本的事实。事实是:伊利很不争气也不幸被抽出问题奶粉,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数伊利抽样数最多,达35批,抽出1例,含量为12毫克,被点名排第十六位。
但有些媒体的报道却扭曲过来,请看报道标题:《伊利蒙牛等22家婴幼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名单)》,伊利被摆在了第一,正文的“核心提示”说:“核心提示: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伊利、蒙牛、圣元、雅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并被要求立即下架。”
一些新闻媒体一叶障目的报道显然会误导消费者。读者看报道后一定会认为伊利问题最严重。其实从高达35批次里面抽出的1例伊利问题奶粉含量是较低的。在昨天有关部门举办的记者会上,有关部门发言人介绍:“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摄入的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会很快经肾脏排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食用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病情较轻的患儿预后较好;即使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及时治疗,肾功能也可以恢复。”实际上发布会还介绍了供应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未检出三聚氰胺。伊利北京奥运的独家赞助商,所有供应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全部是由伊利提供的,但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而在很多媒体的报道里对这一点却都忽略了。
质检部门非常可爱非常敬业,不检出伊利有问题不罢休,抽了35批次,是抽样数最多的。结果不幸抽出了一个有问题的样本。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质检部门认真负责做法当然非常值得肯定。媒体第一时间公开抽查的结果也反映了我们时代在进步,更加公开,更加透明了。但可惜的是有些媒体拼命把伊利问题放到了第一的位置。关于三聚氰胺,前一轮报道说的是三鹿,这一轮先点的是伊利的鼻子。人们看到的似乎是,第一有问题的是三鹿,第二有问题的是伊利!
伊利如此被媒体关注是否表明:伊利依然是行业第一品牌?因为一旦出问题,领导负首要责任;行业出问题,行业的领军品牌自然首当其冲。
敝以为,有问题和不足,的确要调查和改进。可即便是肯德基、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记忆犹新的如苏丹红事件。对于一个优秀的民族企业,媒体是不是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平和地面对他们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人不爱护,中国的民族品牌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政府应该公正执法,媒体应该公正自律,民众应该有自己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而伊利也应该找准自己位置,勇敢地负起责任来。伊利,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