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刘世英先生:
这个年代就像您主编的“梦想年代,财富人生系列丛书”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梦想年代。成功的人起步于一个梦想,然后是行动。
我也是个梦想者,我的梦想是做中国最好的寻呼机,方便中国人。这个梦想现在最大的障碍在于我没有技术把他做出来,最大的劲敌是腾讯和马化腾。(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
腾讯和QQ现在声势很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貌似不可一试,不能战胜。
我的看法却不一样,我觉得现在QQ几乎垄断市场,这样很好,因为市场没有细分,一旦成功,我将大量拥有QQ现在的用户。
腾讯用大象和跳蚤的比喻来说,是头大象,不灵活,1998年创立以来,始终缺乏创新的精神,寻呼机本身一直没有进步,在他强盛的背后,是我作为一个资深QQ用户的不满。
1、好友搜索一直没有改善,以熟人聊天为主,陌生人之间各方面匹配度很低
2、诱使玩家消费,不断提升价格,引起玩家不满
3、没有解决用户不时出现的没有聊天的状态(无聊就是没有合适的人聊天),用户乐趣降低
4、业务泛滥,核心的寻呼机用户体验几乎没有改善
5、在业界树敌过多,一味模仿引起业界不满
我想取而代之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人说有一个“七年之痒”,有说“五十年河东,五十年河西”,有说“风水轮流转”,而现在,正好是集天时地利。
我叫邱复南,是华北电力大学2年级的学生,观察IT 6年,理解商业,我的优势在于组合了我的电脑知识、营销才能、管理能力,这形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很自信呵)
刘先生,我想我的“年少轻狂”马云会感兴趣,能否给我一个马云的联系方式,或者索性直接向马云推荐,让我逐步成就我的梦想,一个让互联网更好的梦想。
附文两篇:1、追梦者自述
2、为什么“差学生”也能成功(梦想时代征文)
为什么“差学生”也能成功?
首先笔者要质疑一下这个题目,什么叫“差学生”,读一所二流大学不能说那是“差学校”,然后培养出一批“差学生”。学生的好坏应该是以进入社会后的创造的大小来评定的,这么说来,真正的差生应该是对社会拉后腿的一批人。
人类的发展告诉我们,成功者只是少数,也就是对社会贡献巨大的只是少数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以名校来判断一个人的前途呢?那是因为受到“名师出高徒,名门生英才”这样的传统观点所影响。这不是没有道理,客观的讲,从名校走出来然后成为人民英雄的几率更高。
任何学校都有精英和底层的人,而马云之于杭州师范,当之无愧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人。专业功底扎实,教学一流,演讲很溜,这就是他的才能。
学校其实是个容器,而马云是一阵风暴,学校给了他作为“暴风眼”存在的空间。在这里他不断壮大,直到学校这个容器不能再装载他巨大的能量时,也就是马云应该离开,然后一展宏图的时候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微软盖茨,年少轻狂,离开学校,改变世界50年。
一个人能否成功跟读书确实没什么关系,有人擅长学习,上北大清华,有人拥有奇才怪艺,却因为高考不如意而各奔东西。然而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共性,那就是懂世间的道理、有敏锐的观察,还有拼命的把这些做出来,成为商业。也就是说,在什么学校不重要,关键是你学到了什么,然后是否敢想敢做。
敢想敢做,这是世间大多数人的瓶颈。我敢说,1000人里面有500个好的想法,然后最后牺牲一切去实现好的想法的凤毛麟角,这是因为胆子还不够大。回顾人类的商业史,成功的人很少有博士学历,而是一批耐不住性子、大胆果断的人。
回到马云这个案例,他赢得了镁光灯和喝彩,令人振奋。但是如其他成功者一样,成功者是少数,还是要作为特例来看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