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分众的蓝海》部分书评

(2006-12-17 20:15:55)
李力刚培训的博客http://liligangyingxiao.blog.china.alibaba.com
“才饮太仓水,又食深圳鱼”,前往深圳,路途“遥远”,我在浦东机场买了四本书《姚明式营销》、《李健熙》、《路易-威登》、《分众的蓝海》——因为实在回避不了它们名字的诱惑。我总是喜欢在机场的候机楼内买那些看起来新鲜的传记或营销书籍,它们带给我营养,更带给我快乐!
    在飞机上,我阅读了《分众的蓝海》,一路深度剖析着我的校友江南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比我高一级),从这本书中,我对如下记忆深刻:
1、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或二点;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毕业后再没有谈过一盘恋爱。虽然工作方式不一定科学,但他在这样的精力投入下终于厚积溥发,寻到了自己的蓝海。他曾经的偶像陈天桥也是如此,想想这几年成才的精英,无不如斯!
2、创意带来商机,在商机面前人人是不平等的。从校园诗人走向传媒大亨,江南春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创意与创业梦想。他说自己十年来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支思考利润的最大化问题,也就是“埋头做事”的时候多,没有站在“画外看画”,思考自己为什么微功苦累的原因。
昨天傍晚开会,小乔给我一本关于江南春以及分众的《分众的蓝海》一书,大概300p,说是要采访江南春,今天就要提交所有资料和提纲。
 
 十四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39468161
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基本上把所有内容看完。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我从来没有什么兴趣,那好像是范丽的事。不过这次我觉得很是幸运,因为刘世英的写作方式。区别于图书馆里很多的人物书籍,《分众的蓝海》用的是文学的、众说的方式来诠释一个人、一个企业、一种创意的进化,它大量地引用江南春个人的博客文章和诗歌理念,让整本书读起来像小说。
 
闲暇之余看《分众的蓝海》,喜欢的几句话摘录如下:
一、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的成绩,有了成绩再去强调你的感受不迟;
二、人生没有寒暑假,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请用自己的时间去找吧;
三、电视上演的不是真实人生,真实人生中每个人都要离开咖啡馆去上班。
 
下午在学校南门的书坊翻书,在《分众的蓝海》中看到一段话,记的不是那么准确,大意是:生活是体验的累积。快乐不重要、悲伤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的程度。
    这是江南春的话,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比起小喜小悲带来的不痛不痒,他更看重大喜大悲之后的彻悟。
    很有感触,因为我也是个“看不起”小喜小悲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活在生活的深处、能挖掘出生活深处的宝藏。
    但人毕竟是有惰性的,都希望享受“小”生活带来的安逸。这其实没有错,享受生活,天经地义。可是,对我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希望自己努力的生活,敢于尝试、勇于承担、用心体验。风浪之后的平静,才来的更美好和踏实。
 
深圳大雄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11022533
日记 [2006年09月27日]
今天买了本书《分众的蓝海》,看了以后很有感触,我也要寻找我的蓝海,从现在开始,我确信,一定会找到。

亚男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28782954
 今天终于把《分众的蓝海》基本看完了,准备再看一遍加深理解和记忆。好书一本啊!看完之后有很多想说想写的东西,不过还要整理下才行。

 何风志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30262460
这是我再看描写江南春的一部书《分众蓝海》里面看到的。其中,某章节提到了比尔盖茨说的这几句话。于是,就把这些条都找了出来。我尤其喜欢第二条。不过,下面这样翻译可能会更好一些: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的成绩,有了成绩再去强调你的感受不迟;

 娜娜的BLOG,细语小筑 
 
http://blog.sina.com.cn/u/1218156827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江南春先生的<分众的蓝海>这本书,感触很深.
    江南春做了一个公共汽车的比喻。
    那还是网游刚刚兴起的时候,江南春和陈天桥聊天时所得到的启发。当时网游业的巨额利润,让做了十年广告代理的江南春目瞪口呆。
    他顿时就觉得,做广告代理行业就像同很多人一起挤公共汽车,一阵撕杀后,好不容易保有了一小块土地还挺得意,而陈天桥做网游,则好像自己另开了一辆法拉利,油门一踩,绝尘而去。
     正是这个想法,促使江南春在汉源书屋坐了七天,绞尽脑汁去想“如何另找一辆车自己开”。所以,现在他时常在各个场合讲的话就是,一定要蓝海。
   " 能够在现代商业中靠创新取胜的,有不同的创新方式,可以是技术创新,可以是模式创新,也可以是其他。
    相对于技术创新,我们大多数做企业的更有机会和优势参与的可能是模式创新,特别实在今天的中国。看谁能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创造新市场,谁就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这是摘自江南春的博客.

疯子天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38075377
读完了分众的蓝海,心里有股蛮蛮的冲动,在他们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除了目标外什么都没在意,虽然走的路线比较直,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曲折坎坷的,有时候觉得就是在赌博,输了就是失败者,赢了就成就了成功者或天才.
 
鸣人六六顺:迷失方向的龙 
 
http://blog.sina.com.cn/u/1260331765
最近正在看一本叫“分众的蓝海”的书,今天才看到一半,却已对主人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佩服之余,还是为他捏一把汗!
     在当今中国的广告企业中,分众传媒创造了一个神话,而这个时间只用了三年!其实分众传媒帝国的崛起仅来源于一个简单的创意——3年前他在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电梯门上看到广告海报时突发奇想,如果海报变成电视,那该多好?也许,他并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实实在在去做的人,尽管他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挺了过来,最为精彩的是,当他投入2500万元的自有资金,市场却毫无起色的时候,在前进与放弃的决择关头,在资金最为短缺几乎江郎“财”尽的时候,江南春遇到了同一层楼办公的软银,融到了一笔巨资,挽救了挣扎中的分众,这看来是偶然的,但又是必然的,只样的机会,也只有江南春才能抓住!
     江南春的工作态度是令人可敬而可畏的!按江南春自已的话说,他“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工作是唯一的乐趣!”,江南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点开始,晚上2点结束,从来没有周末的概念,而且这样的工作习惯早在永怡传播的十年期间就已经养成,这样的一个工作狂人,不成功都难啊!但这样的工作时间,会让很多追求成功的人望而却步,难道成功真的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吗?又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拼了命去工作呢?
     江南春说他是个片面的人,他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是疲惫和辛苦的,他是个节约型的富豪,钱多得几辈子不用干活都花不完,可是他现在还是干得比谁都累,但他却感觉自己是充实和快乐的,江南春是幸福的吗?
     我突然想起了英年早逝的企业家王均遥、陈逸飞。。。。。他们干得太累太累了,如果你们停下来歇一歇,或许你们就可以多活几十年,不是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吗?企业家男人,为什么都对自己那么狠呢?
     其实,我最欣赏的企业家境界就是——自己可以在夏威夷岛上休闲玩乐,什么都不想,手机关上十天半个月,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千里之外的企业依然可以马不停蹄地为你挣钱!这样有钱有闲的最佳境界,又有多少老板能真正做到呢?
 
初现斑斓之虎啸长天 
 
http://blog.sina.com.cn/u/1421552143
现代人两种状态特别爱看书,一种是觉得很无聊,另一种是觉得很无知的时候;两个夜晚读完《分众的蓝海〉江南春的创意神话,相信看完书名就会明白个人目前的状态显然是后者,但事实上,应该是两种兼备...小时候就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希望当前知道,后来更能温故而知新,而且这有形的东西让我踏实,也会有成就感,沉甸甸的总能让人觉得收获不小
 
勇敢的心_雷鸣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62385770
最近,一本叫《分众的蓝海》的书名引起了我的兴趣
分众传媒的CEO,是个叫江南春的家伙,名字颇有浪漫色彩。昨晚陪老妈烫头的时候,捻来《青年读者》一期,结果第一篇文章就是介绍他的发家史,真有缘份。
文中说他从一个特有追求(追女孩)有抱负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上海广告业的销售精英,后来受到盛大老总陈天桥夫妇的话语启发,立志从事高科技产品,曾经闭门7天7夜思索人生,而又在无意中,发现了楼宇电梯之间被人忽略的“窄告”,一下子灵感突现,做起了分众传媒的事业,经过努力,登上了美国的纳斯达克股市,成为05年令IT人为数不多的振奋消息之一(注:李彦宏的百度上市创造的市值奇迹更让人欣慰)。
很巧的是,前不久无意中看上海台“波士堂”节目时,“荣幸”地看到了这个传奇人物——江南春。侃侃而谈的江CEO,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敏锐,谈吐文雅,风流倜傥,而且至今未婚!!!主持人曹启泰都调侃到,如此优秀未婚的成功男士,让多少女孩子遐(瞎)想。
其实,对于江的成功,还是他自己的一句话总结的比较精辟,“创意,就是创造生意!!!”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这话没错。
江CEO的创意,有点像我们生活中废纸利用,很容易让人忽视,却又商机无限(06年中国富人排行榜的第一人张茵女士就很有代表性,传统行业蕴藏机会多多啊),
这让我想起了前一阵子看了一本叫《蓝海战略》的书。是告诉企业如何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的管理方面书籍。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
的确如此。
我虽没有江总那种大智慧的创意空间,也没有能写出“蓝海”的文韬武略,但联想一下从事市场工作的经历,从竞争惨烈的财务软件销售,到新起步的互联网产品推广,虽有些当“逃兵”的味道,可灵活的转变工作思维,根据实际情况“定位”,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从红海里蹦出来,跳到蓝海中去. 这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活学活用吧。
结果,在不经意间,“分众”的创意与“蓝海”的战略相结合,就有人写了《分众的蓝海》这本书。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