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时段”并非适合每个企业
今天的媒体环境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谓媒体客观环境的变化,首先是媒体数量的扩展。目前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而且除了传统媒体,很多新媒体如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也在不断产生、普及,互联网也从文字到图文到现在的视频,不仅用户数量增加,表现手段也不断进步。
其次,媒体环境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目前媒体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从高空走向终端、从单向走向互动、大众走向分众再走向“碎片”。
受众日常行为变化了
由于媒介供给的增加,媒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受众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受众自身的触媒习惯和消费行为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第一,媒体消息来源的增加,就意味着消费者接触的信息量增多。由于任何一个消费者的触媒时间有限,为了获取大量信息,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集中精力关注某一媒体,而是需要一种冲浪式的媒介接触日常行为,浏览媒介的速度很快,而且所接触媒体的转换也很频繁。
第二,受众的日常行为也变化了。过去的作息时间是有规律的,现在则逐渐被打乱,产生了多种作息时间的群体。比方过去晚十点以后是睡眠时间,现在很大一部分群体则延后到了十二点甚至到一点。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外出时间,都是非常无序的状态,而且很明显的是移动时间或户外时间增加了很多。
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这种变化对企业营销传播行为构成了一定风险,但也造就了一些机会。媒体从单一变得多样化,而且收视高峰也不集中了。以前向一个媒体集中投放,可以影响到很多受众,现在向同样媒体、投入同样的规模,可能影响的人数却是很少的,无法进行有效覆盖。
把风险变为机会
媒体和受众环境的变化,对原来深入依赖大众传媒,尤其是面向大众市场、快速消费品市场的企业来说,影响是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捕捉到分散、趋于离散状态的消费者,捕捉和抓住新形势下的传播机会?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三点考虑:
1.从目标人群特征考虑媒体选择
如果目标人群非常集中,那么用常规媒体的广告覆盖就能解决问题。如果目标人群是处于离散状态,就必须找一个能够将这些分散人群重新有效覆盖的媒体。也就是考察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寻找相应媒体采取营销传播行为。
虽然有些受众很分散,但是总会因某一个目的在某一个特殊场所集合起来,比方说白领是很难找,但是白领有集合的地方,那就是办公楼、楼宇。如果药品要投放广告,那么目标受众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医院、药店,还有医生的研讨会,这就构成了一条广告传输渠道。还有候车室、会所等,都属于特殊环境,会聚集相应人群。
2.黄金时间并非万能
有广告研究发现,现在很多广告的投放时间其实是错位的,真正的接触高峰没投广告,过后才投,当然就无法有效覆盖。对许多白领和商务人士而言,回家看电视的时间应该是在9-10时之后。何时接触目标对象?一般而言,广告主都愿意选择在所谓的黄金时间做广告,尤其是每晚新闻后的那几分钟,更成了不少广告主眼中“黄金”中的“黄金”。
与众不同的是,身为行业老大的商务通却独辟蹊径,专挑别人弃之如敝屣的“垃圾时段”———如晚上的十一二点。仔细想想,这其实也不无道理,商务通主要面对的是那些商务人士,这些人平常都很忙,应酬也特别多,每天不到深夜很难归家;广告在这个时候播出恰好能让他们看到,既节省了广告支出,又提高了讯息到达率,何乐而不为?
3.利用特殊事件传播
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某个事件将人们聚合起来的时候进行投放。比如很多平常不看电视或报纸的男性,到了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就会看电视或者读报纸。年轻的女士平时不看报纸杂志,而到了“超女”节目就会关注。这种用事件营销通过一个话题,一种行动,或者一个场景,把不同角落的受众集合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广告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