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翩跹处,文明薪火传

标签:
时尚文化杂谈教育 |
分类: 其他类 |
衣袂翩跹处,文明薪火传
“原以为作家的视角会聚焦于文学创作,却未曾想是如此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衣,这一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张纯汉老师的讲述中,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美学魅力,令聆听者们沉浸其中,感慨万千。”这是本次读书会参加者的一致感受。
6月10晚,由“新寓意花苑悦读时光”组织的读书会在新昌县七星街道“绍兴天姥书房”火热进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主任编辑、浙江省妇女研究会会员、白云书院导师张纯汉老师以“衣之符号与心语”为主题作公益演讲。
与会者初次听闻张老师以“衣”为主题的分享时,内心满是惊讶与好奇。在这堂课上,“衣”不再仅仅是蔽体御寒的物品,而是化作了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符号,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从“连襟”“成绩”“经验”等日常词汇,到“天衣无缝”“领袖”这些充满韵味的表达,原来都与“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祖先们用非凡的创造力,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语言,使得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让大家深刻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微缩的文明史,值得大家深入探究。
中国服饰的发展历史,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长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从原始社会简陋的兽皮、树叶,到商周时期规整的服饰制度;从汉唐的雍容华贵,到明清的精致典雅,每一个时代的服饰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和经济发展水平。汉服唐装,承载着汉唐盛世的辉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信与包容;传统汉服与胡服的碰撞融合,中山装与西服的差异对比,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正如柳钗在课后深入探索后所领悟的,服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的演变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岁月长河中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在服饰审美方面,张老师提出的“与境相融,与心相印”的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家对美的认知之路。在重要场合,合适的服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场合的重视;而在日常生活中,服饰则是个人审美与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那神奇的“五五三八七定律”,更是让在座者意识到仪表的重要性。大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服饰来展现真实的自我,让外在的美与内心的涵养相得益彰。这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石晶华在分享中提到的那些与“衣”相关的美好意象,如河姆渡的骨针纺锤、马王堆的素纱禅衣,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大家仿佛能看到古人在简陋的环境中,精心制作衣物的场景;能感受到他们对美的执着追求。洛神的衣袂飘飘、霓裳羽衣的花繁秾艳,更是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让大家领略到古代服饰艺术的巅峰之美。而“昼出耘田夜绩麻,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耕生活场景,以及耳边响起的机杼声、驼铃声,又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服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这堂关于“衣”的课程,如同一颗种子,播撒在每一位聆听者的心中。它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大家意识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家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而是渴望深入探究每一个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大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许,大家可以从自己的穿着做起,践行“着衣得体”的理念,让传统服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大家也可以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尤其是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衣袂翩跹处,文明薪火传。在这一次关于“衣”的文化之旅中,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愿大家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让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