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天向我们走来

(2008-10-18 23:41:01)
标签:

高卧终南

江天

画展

江文湛

崔振宽

陈国勇

分类: 【荷园诗画】

江天向我们走来江天画展开幕式

[从左至右分别为:主持人、罗宁、曹桂生、江文湛、崔振宽、陈永锵、张杲、陈国勇、江天]

 

江天向我们走来

——在江天画展《高卧终南》研讨会上的发言

杨莹 

    今天,江天向我们走来了,他从一种浓厚的艺术熏陶中,迈着自己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今天,江天带着他的一批山水作品向我们走来。他的身上带着一股浓烈的山野气息,弥漫着他在山里的生活感受,阴柔中带着一种山风,那是一种力量,那是山里才有的一种厚实、脱俗、从容和悠然。

    从山野里走来的江天,看上去有点陌生,陌生里,又透着熟悉。读他的这一幅幅山水画,尤其是读他的《秦岭》系列时,看夏木垂荫,听风动叶声山犬吠,人烟村市幽,如听他操练古琴,很执著,很安静,很端庄,某一传神尽妙处,不经意间就把人打动。那种感觉,是山里独有的。秦岭夏日的月夜,秦岭的秋天和冬天,空旷,神性,在他的画里是那么美。

    刚才,在这个研讨会上,有人说,江天成长得真快,忽然间横空出世。我虽也是今天第一次集中看到江天这么多画,以前我们见面只是看山,喝茶,说琴,聊古玩,不见他画画。但我今天要说,这个青年画家的诞生并非偶然,他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成熟期,这里更多的是指他内心的成长。

    江天出生在一个父母兄长都是画家的艺术之家,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自觉不自觉地吸收着艺术养分,他继承了他父亲江文湛先生血液里的一些东西,除了天资好,他秉承了他父亲身上的含蓄、清秀、浪漫、灵动等一般年轻人身上少有的特点,比如他不爱说话,他耐得住寂寞,在红草园,他一边守着步入老年的父亲,一边守着他安静的内心,在他的画室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江文湛先生和陈国勇先生都是著名画家,是山水研究生班的同学,也是好朋友,后来一个画山水,一个走向花鸟,再后来,江文湛先生又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交给好友去学山水,作为江天研究生导师的陈国勇先生对他这个学生比别人更严厉,平时的训练十分严格,一次,我们几人在山里走,陈国勇先生指着一棵树问江天:“这是什么树?”只见江天沉默观察半天,然后说它像什么。陈国勇先生就让他记住,这个树的叶子和你说的那个树的叶子是不同的,有着怎样怎样的不同,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把自己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传授给江天的,江天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是这样渐渐日积月累而来。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江天虚心好学,周围又有着这样一批很优秀的师长,所以,他有着很全面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修养,他的画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的传统的趣味,这一点也不奇怪,所以,他胸中有竹,有山,有画。那么,当他想画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画了出来,一两年里就画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批数量不小的作品。刚才,江天问崔振宽先生他下来绘画路途的方向,马上引来崔振宽先生新的思考:细笔到要不要往粗笔到上发展?是该纤细阴柔还是往阳刚处伸展呢?一石激起一阵涟漪,陈永锵、张杲、江文湛、崔振宽、陈国勇、刘愿生、万鼎等诸位大画家,刚才就此问题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而无果的争论。

    刚才,还有人在这个研讨会上说,“江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看,这样才好,他只需要自然而然地画出他心中的画。江天目前尚未形成一定风格说明他心里自由发挥的空间,就会是无限大的,会有更自由的飞翔、更自然的发展,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艺术的源头和尽头,都是自己的心灵,心灵不被束缚,才会有一个大的格局。然而,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和那个人有着不一样的心灵,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特点”了。

    今天,我们这些朋友应该在这里为已经上路的江天鼓掌,让他在热情而真挚的掌声中,在他自己要走的路上,留下他自己的脚印,自由的脚印,自然的脚印,自信的脚印。

                                                              2008年10月18日

 江天向我们走来江天恩师陈国勇讲话

 江天向我们走来张瑜、邢庆仁在研讨会上

 江天向我们走来在江天的一排大幅作品前合影

 从左至右分别为:杨莹、江天母亲张臻、江天、江天女友

 江天向我们走来杨莹、程岱

江天向我们走来牛小明、江文湛、万鼎

江天向我们走来江崔陈“三友聚首”有话说

江天向我们走来崔振宽、陈国勇、杨莹

江天向我们走来张臻、江南、王檬檬

江天向我们走来小毛头的名字也在上面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