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9月再上龙泉寺

(2017-09-17 17:57:18)
标签:

户外

安庆大龙山

龙泉寺

分类: 户外风光
2017年9月再上龙泉寺

2017年9月16日,我和几位同学朋友再上龙泉寺。

http://s11/mw690/001l9p4yzy7eIHzZEh4aa&690
早上七点左右,宜城路上人还不多。车也少。

近七点半,在中北巴士站上了三路车,到杨桥站下车,车费三元五角。

车过石树。

车到终点站杨桥下车。小镇上行人也不太多。远处是晨雾中的大龙山。


这是向东的龙泉寺方向。从这里,要步行五公里左右,到达龙泉寺车站,再步行上山。

路边,高大的板栗树上挂满板栗刺球。

路过溪安村。


一行共五人。

到达龙泉寺车站了。从杨桥到花山的303路公交车经过这里,只可惜是一小时一班。时间对不上。

http://s7/mw690/001l9p4yzy7ejjC7bhAf6&690
从这里的小坡上山,原来是石阶小路。

 
http://s9/mw690/001l9p4yzy7eJSGsUZy08&690
几年前,我第一次上龙泉寺,走的是这样的石阶路。
小路都快要被草掩没了,估计走的人行少。这有些怪。

http://s11/mw690/001l9p4yzy7ejkEPNQSba&690
从山坡上往下看。远处的山,村,湖,桥,都安静地呆在晨雾里。

http://s6/mw690/001l9p4yzy7ejkEXroh35&690
上山的小路依然,只是乱草多了,好象走的人非常少。

http://s16/mw690/001l9p4yzy7ejjDYiIfef&690

http://s2/mw690/001l9p4yzy7ejjErtnz31&690
接近龙泉寺了,路面比较干净,应该是经常有人打扫。

http://s2/mw690/001l9p4yzy7ejjEXe5b81&690

http://s14/mw690/001l9p4yzy7ejjFxVCJ2d&690
熟悉的佛像。

远远看到龙泉寺的那座塔了。还有塔前的两棵玉兰树。



有一条小小的梯子,登上二层。


广玉兰的果实。

龙泉寺全景。

边门。


龙泉寺的地理位置,海拨高度,都很清楚。

http://s7/mw690/001l9p4yzy7ejjPBaxUc6&690
小小的院落里,两丛彼岸花正盛开。

http://s7/mw690/001l9p4yzy7ejjPZ3kqa6&690
非常简陋的大雄宝殿。

http://s16/mw690/001l9p4yzy7ejjTzNKvbf&690
人一到,几只在大石头上晒太阳的龟马上窜入水里。

http://s5/mw690/001l9p4yzy7ejjU2yW064&690
池边,三棵权当旗杆的树上,三面旗子随几飘扬。
这次,我们没有在寺里吃斋饭了,放生池边,就是休息和进食的好地方。
山里,非常安宁,这真是修身的好地方。
我来过好多次了。明年,春茶时节,想再来这里帮他们摘茶叶。

http://s11/mw690/001l9p4yzy7ejjUw4GK4a&690
放生池边上的一条小路,通往山下的八步。前几次来,就看到有人从这里上山。
听说现在修成了盘山公路了。我还没走过这条路,那现在我们就从这里下山。

http://s3/mw690/001l9p4yzy7ejjUYXzI92&690
摩托车都骑上来了。路边堆放的是修路的石条,那位女子,是寺里的义工,热情为我们带路。

修的路,还真是一条公路,只是还只是路基。

http://s11/mw690/001l9p4yzy7ejjVuHl8ca&690
只是路基,要做的事还有好多。

http://s3/mw690/001l9p4yzy7ejjXhZPI02&690
竟然也有小汽车开上来了。

http://s14/mw690/001l9p4yzy7ejjXTppPfd&690
但这条路,坡不小。

http://s9/mw690/001l9p4yzy7ejjYs5QI18&690
可以看到远处东北方的菜籽湖。

http://s15/mw690/001l9p4yzy7ejjYV5eede&690
这坡不光是陡,而且比较长。小车开上来真的不容易。

http://s13/mw690/001l9p4yzy7ejjZqoJ6ac&690
也有一节比较平缓的路面,好象是前两年就修建了。

http://s4/mw690/001l9p4yzy7ejlGQazhd3&690

http://s3/mw690/001l9p4yzy7ejk00JImb2&690
路边沟里的好多天然石头,几近圆形,好象是恐龙蛋。


http://s2/mw690/001l9p4yzy7ejkm70WZb1&690
这是柘树的果实,又称“野荔枝”,可以食用。
查资料得:
柘树属于桑科,耐寒,喜钙土,耐干旱,多生于山脊的石缝中,适生性很强,叶子可以用来喂蚕。柘树根系发达,生长较慢,果熟期一般在9到10月。
柘树在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的名贵树种,是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柘树边材是浅黄褐色,心材为浅红褐色,木材纹理非常细腻清晰,手感温润。
柘木是制弓的良材,其心材更是雕刻制作工艺品和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由于生长十分缓慢,极难成材,故其心材尤为珍贵稀有。
柘树茎皮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根皮可以入药,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淤止痛;果实既可食用,也可用来酿酒。
柘树木质既重又硬,入水则沉,同样大小的一块柘木与红木(花梨木)比较,红木的重量只有柘木的三分之二。柘树的抗压硬度和抗弯强度以及抗腐性、耐磨性都比红木高。
 因为柘树根皮为黄色,与古代黄袍同色,所以“柘“常被用来代指帝王,其制品亦为皇家专用,因此现在柘树具有加官进爵、仕途亨达的寓意和祝愿。
 至于柘树之名的由来,古今博物学家却始终未下定论。柘字看似应是形声字,木是形部,石是声部—至少在唐朝时,柘字与石字读音还较相近。但从宋朝开始,柘石二字,读音渐渐不同,关于柘树的命名缘由,也有学者提出柘树生于山石之间,“柘”是个纯会意字。近代学者更是指出,柘树小枝生有棘刺,穿过柘树丛往往会被刺扎,如同遭受蜂蜇,所以柘树的名字,应该和“蜇”同源。

善射之材泄天机
东方朔掏出占卜所用的蓍草,按周易之理布卦,煞有介事地推算起来。—这是汉武帝的娱乐时间,他在与臣子们一起玩一种叫做“射覆”的游戏。“射”是猜度,“覆”是覆盖,将某个物体放在器皿之中遮蔽起来,众人通过占卜,来猜器皿中的藏物,在汉朝宫廷中一度很流行,既不失雅致,还可赌上彩头。汉武帝出的题目,诸位臣子皆猜不中,东方朔看过了占卜的卦辞,言道:“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那藏物果然是一只守宫,汉武帝击掌称善,并赐帛十匹。汉武帝来了兴致,连续出题,东方朔一一猜中,得了不少恩赏。

旁边的看客却有人红了眼。郭舍人忽而站了出来,言道愿与东方朔一较高下,若是自己落败,甘愿挨一顿板子。结果自是郭舍人落败,当廷挨了打。汉武帝问起获胜秘诀,东方朔道,我曾为射覆之事占卜,所得的结果乃是“柘木”,卦辞称:“南山有木,名曰柘。良工材之,可以射。射中人情,如掩兔。舍人数穷,何不早谢。”柘读作“这”,柘树之材,古时可制良弓,故曰“可以射”,射字又是一语双关,暗指射覆。卦辞“掩兔”,乃是狩猎捕兔之状,正合郭舍人挨打的模样。武帝听罢拍腿大笑,东方朔“达占射覆”的名头从此流传开来。

http://s11/mw690/001l9p4yzy7ejkmzUcG7a&690
这条路,不光陡,漫长,而且无遮无挡,秋阳下,摘片大叶子遮挡一下烈日。

http://s15/mw690/001l9p4yzy7ejkn4HgO4e&690

http://s2/mw690/001l9p4yzy7ejknFspH11&690
一路上没休息,还走了好一阵子,才到了比较平缓的地方,这里接近山下的村子了,是水泥路面。

http://s3/mw690/001l9p4yzy7ejkGdbUe42&690
山冲里的村舍很是宁静。

http://s5/mw690/001l9p4yzy7ejkoKBKY44&690
村舍边的板栗树上,果实累累。

http://s12/mw690/001l9p4yzy7ejkplqK7bb&690
不太宽的乡村小道上,还有一半成了晒谷场。秋收了。

http://s15/mw690/001l9p4yzy7ejkqzmMece&690
粮食收上来了,又种下了菜。

http://s16/mw690/001l9p4yzy7ejkrb2Dd1f&690
一根带孔的管子,就成了喷雾灌溉设施。

http://s2/mw690/001l9p4yzy7ejkrItW111&690
到了村子,这就是上山的路口。

走在通往鲍冲湖景区的路上,前面就是八步。
从龙泉寺车站开始上山,到八步车站的行程。
在八步车站,上了303路公交车。到杨桥。
再在杨桥,换杨桥到城里的3路车。
从上山和下山两条路相比,还是走小路上下山好。更好走,更有意思。也没有太阳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