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的《春兰图》

标签:
兰花画赵孟坚欣赏文化 |
分类: 兴趣与情感 |
赵孟坚的《春兰图》
http://s5/mw690/493c2066gdcbcbc444204&690
赵孟坚(1199-1267),字子固,号彝斋,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进士出身,曾任湖州(今浙江吴兴)掾和诸暨县令,能诗,善书法,工画兰、竹、水仙。在他生活的晚年,南宋小朝廷虽仍偏安江南,但元兵不断南侵,社稷岌岌可危,仕途充满艰险。他作出了隐退山野、画兰明志的选择。此两幅传世画卷或许就是他在湖北嘉禾隐居时所作。
《春兰图》为纸本淡墨,纵34.5厘米,横90.2厘米。画面款署“彝斋赵子固仍赋”,下押“子固写生”白文印。此图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俯仰,极富生命力。构图上,赵孟坚将墨兰置于画面的正中央,利用画幅边线的切割作用使前面一株兰花与画面底部的边线相交,并将后边一株安排在稍微靠上的位置。区分出两株兰花的空间距离,让人感觉层次分明。画兰尤其注重画兰叶。兰叶刻画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画而的成功与否。赵孟坚对兰叶进行精心而又巧妙的组织,是此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观此画,细长、劲挺的兰叶,用笔起伏有致、线条变化多端,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家作画时细心、专注的状态。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画家画的兰叶并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巧妙构思。他从兰花的根部自下而上行笔,至中间位置,用线的粗细基本一致,兰叶相对较直;然至梢头,用笔则微微下垂,可谓“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此画中,叶与叶大部分交于顶部,形成中间疏松、外围收紧的效果。这些兰花宛如一群亭亭玉立的仙女,头部微垂,在和风的轻拂下翩翩起舞。中围画所谓的“取虚用实”,在这幅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片兰叶之间分割出的空间,虽疏松但不空洞,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种兰叶的组织方式,可谓前无占人,即使在后来的画兰名家的作品中也极为少见。元汤厘《画鉴》云:“(赵孟坚)墨兰最得其妙,其叶如铁,花茎亦佳。作石,用笔轻拂如飞白状。前人无此作也。”观此画,土坡用飞白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用淡墨写成,花蕊以微浓的墨点染,墨色浓淡相宜。此画虽为水墨,但其清秀、雅淡的情韵远胜于着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