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裸考”上港大

(2009-12-03 22:18:36)
标签:

高考

推荐

黑幕

裸考

教育

儿子“裸考”上港大

 

最近网上一直在探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事情,好像是有些民主成分,但由于这种推荐没有实质性的标准,没有可以被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度量条件。最残酷的是:规则是由学校中实权派的人物制定的,规则的导向则直接决定了孩子不同的命运。我感觉对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中学推荐就是一个永远看不清楚的黑幕。实际上也是这样,在保护极少数优秀学生上大学的同时,不知道以阳光的名义掩盖了多少罪恶。对广大的学生来讲,这既是不公平,也是不道德的。

 

二年前我儿子也要参加高考,我爱人很着急,她也很想能够为儿子搞到一个学校推荐加分的名额。儿子在学校的成绩一直是不错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高中期间参加了省里组织的物理和化学的奥林匹克竞赛,并且都获得了二等奖。他化学的成绩尤其好,是有资格获得一等奖的,条件是学校要对这次比赛提供“赞助”,学校拒绝了。我们家长找到学校,希望以学校的名义由我们个人出资提供赞助时,学校还是拒绝了。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很多,同时获得两个比赛名次的却只有我们家儿子一个。

 

我爱人到学校跑了几趟,这个老师推给那个老师,这个领导推给那个领导,最终她也没有能搞清楚:所谓的推荐到底应该由谁负责。一头雾水的去,一头雾水的回。北大、清华的推荐的名单中没有我儿子,复旦、交大的推荐也没有我儿子。而已知的推荐学生的名单中,有很多成绩都不如我儿子。我爱人不甘心想再去了解究竟,回答竟是:“你们家儿子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推荐。”我爱人心怀满意地回来了,我从她那种被愚弄、被欺骗和被毒杀的快感中,分明地看到学校推荐体系的恶毒和无耻。

 

做父母的永远会为孩子牺牲一切,也包括自己的尊严。为了让孩子不牺牲在高考起跑线,我专程跑到北京我的母校找到了一些关系,他们同意为校友的儿子在自主招生时适当放宽分数,条件是必须第一志愿要报这个大学。

 

当我兴冲冲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儿子的时候,没有想到他居然是不屑一顾,他说:“我才不上你的学校,我要上复旦。”虽然我的努力没有被儿子认可,但我却没有生气,因为首先有了高的愿景,才有可能实现高的目标。我心里有一种感觉:“这孩子肯定会比我更好。”就这样我儿子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加分“推荐”,他只能与多数孩子一样“裸考”。

 

春天的时候,我爱人突然说起应该给孩子报新加坡的大学试一下,如果不能考上至少也是增加一次高考练兵的机会。我同意了。一问代理,少于两万元不干。天哪,我们虽然也是所谓的白领阶层,但是为了一次练兵就要我拿出两万元还是非常不情愿的。好在我们夫妻俩也算是喝过些墨水的,在加上本人也曾经依赖着不太流利的英语在国外厮混过两年,于是放弃了代理,把一切交给自己。事实也是这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不熟悉套路而已。经过几番折腾,居然真的给儿子报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国内的招生。

 

怕影响儿子的复习,我们全部的计划没有告诉他一个字。快要考试的时候,我突然心生疑虑,于是发信给南洋理工问试卷到底是用中文还是英文?回答简单扼要:“全部英文,没有一个汉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中学有关课程的英文单词,并打印装订成册。

 

五月一日,我把这些单词交给了儿子;五月四日,我们就带着儿子在苏州参加了南洋理工组织的考试。当儿子从考场出来时,我问他考的怎么样?他说:“还行,只是最后一题我知道是怎么做的,却不知道用英文怎么写。”我说:“算了吧,不去想它了。”他说:“好的。”

 

后来,看到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也在国内招生。我曾经在香港科技大学进修过,对香港的教学很有好感,而且这两所大学的招生是以国内高考的分数为参照点,加上必要的英文口试面试,不会对儿子的高考产生任何负担,于是我同样悄悄地给儿子报了一个名。

 

终于等到了高考,我特意向单位的领导请了三天假陪儿子。虽然高考的第一天让儿子有些冲动,但马上他就进入了正常的状态:进考场、出考场与平日里的上学下学无异。开始我爱人还有些担心,随后儿子的冷静表现让她也好像是吃了定心丸。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儿子就收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大大地高兴了一番,至少我儿子已经确保有学上了。接下来就是高考成绩的下发,儿子对其成绩不算满意,他认为没有考到他的最好水平。而我和我爱人还是非常满足的,因为儿子的成绩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当年高考的水平。

 

没有几天便在网上收到了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通知。因为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被安排在同一天,且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城市: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不可能两个都参加,我们只好由儿子自主决定。他还是选择去南京参加港大的面试。实际上,我们是有可能发邮件给香港科技大学的,提出推迟一天面试的申请,但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出来这样做,不能不说是有些遗憾的。

 

我爱人陪着儿子在南京参加了香港大学英语面试。儿子出来后,她问到:“老师都问了你什么东西?”儿子回答说:“老师问我还收了哪些大学的通知,我如实说了。老师就对我说,要选择去香港。香港和新加坡相比,就好像城市比农村。”我后来问儿子:“面试是怎样怎么进行的?”他回答说:“无领导小组讨论,加上老师的提问。”乖乖,那么小的孩子就搞无领导小组讨论了,你能说香港的大学不先进吗?

 

就在我爱人忙着考虑选择哪所国内大学的时候,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来了。比较新加坡和香港两个城市,我个人更喜欢新加坡,但我儿子喜欢香港。我们最终都尊重了他的选择。

 

我同学的孩子也和我的孩子在同一所中学,有一天他对我说:“在学校张贴大学录取的光荣榜上,没有看到你们家孩子的名字。”我问儿子那是怎么回事,我儿子气愤地说:“我的通知书都是大学直接发到家里的,没有通过中学教务处。那天他们打电话问我录取了哪所学校,我就告诉他们我还没有想好呢,我不想和他们说话。”我知道儿子就没有被学校推荐的事情,心里还是愤愤难平的。不要说是一个孩子,这样的事件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又有谁可以坦然处之。

 

我个人认为:中国既然有了高考制度就应该尽量使其发挥效能,尽量少开其他的渠道,以保证其公正性和应有的尊严。在司法中,中央政府有着权力很大的豁免权,但是中央政府很少使用,究其原因就是要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虽然高考不是最好的升学方法,但它至少是大家目前可以接受的最有效的方法,任何形式的“推荐”都是对公众希望的公平权力的亵渎。我不是教育界的业内人士,我说不清楚这种“推荐”到底包含了多少“权权交换”和“权钱交换”。但是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腐败与邪恶。最可恨的是,这种腐败与邪恶极大地伤害了多数孩子的幼小心灵。

 

二年半过去,儿子在港大挺好,至少是他这样告诉我的。写下上面的字既是对孩子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中学推荐制度的声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