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方(3)
(2008-09-16 08:00: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腹针学 |
1、.腹针治疗月经不调78例
主穴:中极、关元、中脘
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
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32#1.5寸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次穴将针刺入人部。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
2 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2.1取穴
2.2操作方法针刺前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有无包块、触痛等,无阳性体征者方可施治。常规皮肤消毒,上述腧穴用0.25m m×40m m规格的毫针迅速刺入皮下,不用提插捻转等其它针刺手法,照射TDP。留针30min,1周3次,1 0次1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d,观察治疗3疗程。
结论腹针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3、 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急性期针刺法:取中脘、水分、双上风湿点,中脘穴浅刺并在其患侧半径用梅花针轻叩至皮肤潮红,水分、双上风湿点均按腹针取穴标准刺至中等深度。
恢复期针刺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大横(双)。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滑肉门中刺,大横中刺。
均留针30分钟,有面部水肿或疼痛者中脘部位加灸罐,每天一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
3疗效观察
结论 腹针疗法不直接刺激面部,从而避免了因刺激过度引起的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治疗方法:
颈椎关节错位采用广州军区总医院龙层花老师的颈椎错位的手法进行治疗(1)放松手
胸椎关节错位采用(1)俯卧位冲压法和捶正式进行治疗.
薄氏腹针治疗:采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双)、气穴(双)、外陵(双)、滑肉门(双),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腹针专用O.22mm*40mm毫针,均用平补平泻手法为主,架灸神阙穴,留针30分钟,以上两种治疗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
结论 脊柱关节错位可刺激不同节段的交感神经节采用推拿可调节脊椎错位,配合腹针可治疗多汗症。
5、 小儿脑瘫
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4个穴位组成)。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
结论: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
6.月经不调
主穴:中极、关元、中脘
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
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32#1.5寸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次穴将针刺入人部。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
7.中老年尿频
腹针处方
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
配穴:天枢(双)、水道(双),病史久者加气穴(双)、神阙加灸。
2.2方法
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术。为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深度,腹针治疗时对每一个病人通常采用同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30~60mm长度32号毫针,进针时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瘢痕,施术要轻、缓,针尖刺至所需深度后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
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称之候气;3~5分钟后再轻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气一次加强针感,使之向远端扩散称之催气。一般前5次每日治疗1次,后5次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8.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主穴:中脘、关元,深刺。
配穴:双商曲、双滑肉门中刺,下脘上5分、建里、建里与双侧商曲连线的中点浅刺,病程长者配气穴(双)浅刺。
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治。常规消毒后,选用32号40—60mm长度的毫针,进针时首先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缓,在针尖抵至预定深度后,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侯气、行气、催气。进行后停留3—5分钟称之侯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称之催气。如无高血压可同时将灸架置于神阙穴上施灸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2疗程后观察疗效。
9. SARS引起的股骨头坏死
处方:
主穴:中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
辅穴:水分(深刺)、双侧气穴(中刺)、患侧外陵(中刺)。患侧下风湿点(浅刺)。
加减: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的不同在腹部的全息相关部位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配穴。
风寒湿痹型配双侧大横(中刺)、痰湿型配双侧天枢(中刺)、气血虚弱配气旁双侧(中刺)、
手法:针刺用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五次后,隔天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止治疗七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结论 腹针健脾益肾法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明显的疗效。腹针因具有治疗方法简单、见效快、无副作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0.特发性眼睑痉挛
针刺双侧太阳、球后、白会、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同侧太阳、球后连一对电极,选连续波,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11.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
主穴:府舍、腹结、腹哀、大横、大巨、天枢、滑肉门、梁门、石门、关门、中皖、关元、水道、水分、足三里。
配穴:胃肠实热型加支沟、曲池、上巨虚、梁丘
脾虚湿阻型加脾俞、丰隆、阴陵腺
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肾俞、太溪、复溜
针刺时选用直径0.25mm长25-60mm毫针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隔7-10天。
临床治愈3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
12.老年腰脱
引气归元、治疗:主方加关元下、四满(双)、气穴(双)、外陵(双)、下风湿点(双)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13.老年性便秘
引气归元、主方加天枢(双)、大横(双)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一次后患者大便畅通,治疗两次后患者无便感,一夜未醒,睡眠好,巩固一次共三次痊愈,大便恢复正常。
14.慢性胃炎
引气归元、主方加开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共针2疗程,患者能吃饭,肉类,吃饱,夜间腹不胀,晨起不反酸,胃适
15. 快速治疗呃逆
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除双侧阴都强刺激外,均为轻刺激。进针约10分钟后呃逆停止,20分后出针。患者回家后未再有呃逆发作,觉得腹针神奇,来电话感谢。
16.眼底病-老年黄斑变性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大横(右)
操作:中脘穴双刺法,一针向下针刺,另一针向上平刺。余穴同常规针法。
“引气归元"四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经过5个疗程(50次),在原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1;眼底:右黄斑陈旧渗出,出血基本吸收。中心凹反射(一)。左黄斑大片陈旧出血,有少量残余出血,中心凹反射消失
17. 眼底病-青光眼
案例:郗某某,男.64岁,某公司高级顾问。初诊2001.11.26,自诉:患开角型青光眼20余年,眼压高,左眼已手术。眼压:右27、左25。曾在德国经中西医治疗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诊疗过。查裸视:右0.3,左0.8,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青光眼之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房水流通受阻,眼压升高。
又视盘缺血、缺氧,导致视野缩小,视力下降。
治法:疏肝、活血、补气血。
腹针治疗: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大横(右)、
水分、水道(左)
操作:“引气归元”直刺地部,补法。商曲向上斜刺,水分、水道向下斜刺,大横先
泻后补。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8. 静脉曲张
:“ 引气归元”、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右)上风湿上点三角、大横(左)、下风湿点(左)
针刺到第3次时右上肢胀疼明显减轻,6次基本痊愈。
19. 带状疱疹
“引气归元";滑肉门(双),右上风湿点(左)
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3次后隐痛缓解,但时而仍有灼热感,第四天用拉罐从大椎拉至尾椎,拔罐后又继续作腹针,
20.贲门失迟缓症-呕吐
腹针:
D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M梁门(右)
膻中、内关(双)
2、艾灸:中脘、神阙、关元
3、埋针:耳穴:胃、贲门、膈;体穴:膈俞(右)、胃俞(左)
留针三天。
21. 产后风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气海旁开5分)、气穴、滑肉门c双,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下O.5寸)、大巨。双,、上肢疾患加上风湿点(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上点(下脘旁开3寸)、上风湿外点(滑肉门外开1寸)、遗精穴(关元旁开1寸)。
2针刺方法: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地部、遗精穴用3寸至4寸毫针刺入2.5寸至3寸,使针感到达外生殖器,有的可达到后腰部;腰骶部,其余针刺人部。并加艾灸神阙穴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视身体状况可间隔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按上述方法治疗后该四例患者均已治愈,半年后追访无复发。四例患者中最少的治疗26次,最多的治疗84次;平均治疗44.8次。
22. 前列腺肥大-湿热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皆深刺、外陵、大横皆中刺、关元下、旁O.5寸浅刺。
操作方法:用0.30ram×40mm毫针刺入皮下分别到达所需深度要求。深刺不能刺入腹腔,觉针下有抵触感即可;浅刺刺入皮下、皮内即可。不要求针感。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每次针刺时患者都自觉自左肩至手有酸、麻、胀感,取针后此感觉即消失。针刺2次后,患者夜尿次数开始减少,10次后减少到2—3次每夜。15次后1次每晚.
23. 神经性耳聋
中脘、建里、双滑肉门、气海、关元、双外陵加灸神阙26次
24.视神经萎缩失明
先引气归元、腹四关,针刺20次,一日两次,后刺背部脊柱两侧各穴18次。
经中医诊断:肝火旺,脾肾两虚,气穴两亏,问诊:孩子讲经常上网看小说,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久视伤血、伤神,日久伤五脏六腑,久病及里,最后伤眼,导致眼失调。
25. 多寐
何××女73岁农民2004年9月10日来诊,患者三月前觉睡眠增多,逐渐加重,每晚睡眠1 3个小时以上,白天亦睡,睡时唤能醒。患者困倦态,懒言少语,面色苍白无华,消瘦,食少便溏。30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患此症,治愈后又多次复发,但此次较重,服药无效来诊。
诊断:多寐。
治则:疏肝健脾。
治疗: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开四关(滑肉门、大陵),大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二诊患者述清晨已能自己醒来,继针一次,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无困倦感,精神足,三次痊愈。
26. 腓神经麻痹
刘××女75岁农民2004年9月24日来诊患者五个月前觉右小腿以下麻木,踝关节不能伸屈,到医院做CT否定脑血栓,经针灸治疗好转。昨日左踝关节不能伸屈由家属搀扶来诊。患者走路足尖先着地,足下垂内翻,双下肢无力,腓骨以下感觉障碍,左踝关节不能动,右踝关节能背伸50,右拇趾屈50,面浮无华,食少,便溏,睡眠差。
诊断:腓神经麻痹(足癖)
治则:健脾益气滋养肝肾。
治疗:处方一: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开四关(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处方二,体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溪、照海、足临泣。
分析:本症因患者年老气衰。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致骨弱筋软无力;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肢体痿软无力。
27. 幼儿颅脑损伤
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天元四穴)等。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电针(上海医疗器械厂产G6805电麻仪)针刺穴位:主穴肩隅、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脾关、阳陵、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配穴随证加减,通电15—20分钟,通电强度及波形连续波,每日1次,每15次一疗程,针刺4个疗程共67次。
28.盆腔炎
腹针疗法:
选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水分、气海下、下风湿点。
治疗方法:选用夏普牌薄氏腹氏专用针,用管筒进针法快速刺入皮下,引气归元四穴用深刺激,天枢、水分、气海下用中刺激,下风湿点用浅刺激。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min,每日1次。
29.脑病
1、临床资料:
三名患者,两名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5及83岁,一名女性年龄为38岁,患脑病病程介于2-26月间,
D.G.,男性,45岁,2004年8月发病,诊断为非外伤性脑部血肿,引致左侧偏瘫及构音障碍。
I.F.,男性,83岁,2003年发病,因心源性脑栓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
I.V.,女性,38岁,2002年8月因交通意外脑挫伤导致昏迷、脑水肿。
2、方法及处方:穴位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进针深度为深、中度;留针
30分钟左右;无须运针;针灸针使用华陀牌O.25×40mm规格针灸针;疗程:共进行10次针灸治疗,前三次每日一次,其余为隔天进行。
3、疗效评价标准:
1级:言语清晰,上下肢运动功能正常,行走良好。
2级:言语近乎清晰,下肢近乎正常,上肢可部分抬举,但肌张力较高,患者基本可以自理。
3级:患者在言语及运动功能上有中等程度的好转,‘不能完全自理。
4级:无临床改善。
4、治疗结果:
D.G.患者达到1级疗效等级,临床痊愈。I.F.患者达到3级疗效等级,左下肢曲伸功能可达到3级,左上肢肌痉挛情况得到改善,可进行直立动作。I.v.患者达到3级疗效等级,舌头回复正常位置,吞咽功能正常,牙关紧闭改善,右上下肢肌力达到3级,左侧肌痉挛改善,可直立。
5、讨论:
因病例数量过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但仍可得到以下结论:腹针对于脑病患者确有临床实效,且病程愈短,疗效愈明显。
30. 神经痛及神经炎
“补元气”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滑肉门。针灸针规格:2.5 x 40 mm,留针时间:25-30分钟;每位患者均先接受连续针灸三天,每天一次,再接受连续六周针灸,每周一次。
3、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68岁,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年,疼痛间或剧烈发作,发作时常规药物处理无效,除疼痛外,他还感到在下颌处有烧灼感,吞咽唾液的动作即可诱发,使之畏惧进食。患者同样畏惧出外,因室外寒风可使诱发疼痛加剧。患者亦难入眠。病人先接受连续三天的腹针治疗,每天一次,再接受六周的腹针治疗,每周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减轻80%左右,三次治疗后,患者诉各种不适完全消失,饮食睡眠如常,亦不再畏惧室外寒风,皮肤感觉异常现象亦恢复正常。
31. 眼带状疱疹后遗痛
1、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7l岁,3年前,病人患带状疱疹,累及眼神经,患者在眼科医院住院诊治,约8-10天后,患者开始感到在额部、颞部深处出现神经疼痛,并被立即给予以下麻醉镇痛药物治疗:扑热息痛、可待因等,但并无疗效。以后疼痛不断加剧,并且患者自觉眼部有干涩感及皮肤烧灼感,主治医师给予gabapentin治疗,但因出现以下副作用而停止:眩晕、短暂性方向知觉的丧失、智能混乱。神经科医生提出注射酒精以进行神经节毁损术,但患者拒绝。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眼神经痛。
2、腹针处方: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阴都,滑肉门
留针30分钟
每周治疗三次
使用0.26x40mm一次性针灸针
3、结果:
经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VAS得分由10减至7,尤其眼部干涩感完全消失,皮肤烧灼感也明显减轻,经继续治疗,症状继续好转,VAS得分减至4。
4、结论:
神经疼痛(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于慢性神经疼痛更是如此。麻醉镇痛药物有时能够起效,但是对于本病例药物因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停用。运用腹针却使该病例的疼痛下降了超过60%,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该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考虑到此病例是治疗的难度,就更可坚信以上的结论。
32. 中风偏瘫
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下风湿点,辅穴:水分,神阙,大横,阴都。
33. 慢性腹泻
治疗方法:引气归元(中脘、下腹、气海、关元4穴组成)、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穴组成)。留针1小时,神阙加薄氏神阙散,10天为1疗程。
73、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受细茵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常由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所致。临床表现常有耻区隐痛,腰酸,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症状。
1.临床资料
18例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的12年。
2.治疗方法
2.1取穴
水分、气海、关元、曲骨刺地部,气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刺人部
2.2操作及疗程
患者平卧位,定位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在神阙穴加用薄氏神阙散并艾灸。留针40分钟,5天一疗程,休息2天在行第二疗程,18例中治愈12人,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34. 腹针治疗头痛
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
74、腹针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取穴:下脘、商曲(健侧)、滑肉门三角(患)、患侧上风湿点、双大横
腹针选穴:中脘、中脘旁、上风湿点(右)、商曲(左)、下脘。针刺当时觉左侧面部肌肉活动较前灵活,左眼睑闭合改善,守方治疗,1周后左眼睑可闭合,再行治疗l周,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