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面对面』吴晓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标签:
吴晓波财经教育阶层美好 |
分类: 戈辉直播 |
一个愤青遇到的冲击
许戈辉:之前你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讲女儿想要弃学从艺的事。另一篇叫《只有廖厂长例外》,提到你大学那次为期半年的流浪式考察。这两篇文章都涉及一个概念,就是“无用之用”。这个词对你来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吴晓波:拿那次远行来说。因为当时快毕业了,大家都急着找工作,但我们几个就想放弃实习,去中国地南方看一看。我觉得因为那场在当下看起来有点“任性”的远行,我第一次看到了贫困。我大学其实是在一个非常亢奋的情况下度过的,很激进。1989年的时候我大四,那是一个国家变化非常大的时期。我当时特别愤怒,总觉得变化太慢。但那次远行对我冲击很大。我看到路上那些村庄,我就想这七八户人家的孩子,去哪读书呢?他们感冒怎么办?什么时候能有水泥马路通到这儿?你会觉得改变一个小村庄,都是很缓慢的,不是通过革命、激进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毕业后选择做财经记者,也有这个原因。我第一次发觉,其实商业挺美的,它能够改变一些东西。
左四:吴晓波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许戈辉:你不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全被车子、票子、房子所裹挟的时代,鼓励大家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上,是奢谈么?
吴晓波:中国现在是个有阶级的社会,这是和十几二十年前最大的区别。现在中国有规模的私营企业有一千一百万家,个体工商户有三千六百万。然后还有公务员、白领,加到一起大概有几千万人。这样你简单算一下,中国大概有八千万到一个亿左右的中产阶级家庭。那么这些孩子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了,当然中国还可能有十亿以上的家庭的孩子,是没有这样选择的权利的。
“无用之用”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许戈辉:当你说的这一个亿左右家庭的孩子,他们选择了他们喜欢的事情,也许在当下的价值观看来是无用的事情,这会对一个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吴晓波:选择多样性。比如这些有钱人,这些大老板的孩子,他们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不必像他们的父母那样,要去解决就业人口,要去焦虑。那么自然会给那些很拼搏的孩子留出一道缝隙。这个社会才会真正流动起来,不会固化在那里。现在很多人担心中国这个阶层被固化,穷人的孩子没机会读好大学,进好公司。但我觉得至少在我接触的商业世界里,这个问题并不严重。日本很严重,台湾很严重。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次价值解放,让一个被成功、金钱所充斥的社会,变得更加多样化。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
吴晓波专访:
1月18日(周日)20:30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