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面对面』 张琳:比金牌更重要的是进步

(2009-10-24 11:34:42)
标签:

张琳

全运会

罗马世锦赛

世界纪录

名人面对面

许戈辉

体育

分类: 戈辉直播

 

一枚奥运会银牌,把张琳这个腼腆的男孩推到了镁光灯前。他在中国泳坛的影响力好比刘翔之于 110栏。男子游泳项目一直非我国强项,所以张琳的走红也在情理之中。今年7月的罗马世锦赛上,他更打破了自己偶像哈克特的世界纪录。采访之中,这个22岁的男孩时时表现出正在成长的快乐。张琳的进步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他日渐成熟的心智。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进步比金牌更为重要。

 

过分美好的愿望也可能揠苗助长

此次采访张琳是在他随队赶赴山东之前。张琳说这届全运会的目标是“保三争四”,能与上一届三金的成绩持平已经满足。之前媒体热炒张琳欲包揽六金,要做“中国的菲尔普斯”,此种舆论给张琳相当大的压力。游泳项目有所了解的观众应该知道,要包办全运会的六枚金牌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短距离和长距离的游泳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即便天才如菲尔普斯,他的八个夺金项目中也包含了接力赛。如今张琳失一金得三金,保守任务业已完成。接下来的1500决赛,大家尽可抱着欣赏之心观看。

 

群体计划和个体独立的矛盾

为了提前适应比赛的紧张感,教练会事先给张琳制定详细的训练和生活计划。这份计划事无巨细,甚至会详细到刷牙和吃饭的时间。张琳说,他会根据这份计划先在心里演练。这叫“意念训练法”,有利于赛前生活习惯的养成。“意念训练法就是闭上眼睛自己试想比赛的过程,还有比赛的一些细节。就是你每天要做的,(在脑子里)提前做出来,等于是有一个提前准备。那么你到了比赛那天,你最起码就知道在这个时间应该做什么。”

无疑,这对比赛是有利的。但正是因为按照计划走了十几年,张琳坦言自己的依赖性比较强。“我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还是两三年前的事,我问教练哪个航班,哪个航空公司的,问了半天。之前我们出去都是团体,会有人帮我们办手续。我们拿着票就上飞机就行了。”过分依赖组织已经成了存在于中国运动员中的群体现象。一旦离开这个“温室”,运动员面对现实生活很会走得很艰难。相比之下,相当多的外国选手是独立于体制的。他们本身有职业,赛前自己请教练。运动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既能让运动员心无旁骛地参加比赛,又能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这是“举国体制”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低调、不服输、好学”

能认识到自己的依赖性,这也是一种进步吧。眼前的张琳,和去年所见的他已经大不相同。虽然他的语速仍然很慢,声音仍然很轻,但是言辞间却充满了肯定和果断。当我提到因为他在两次大型赛事中都曾落泪,所以有媒体把“爱哭”归纳成他的一个特点时,张琳表现得有些排斥。他说,在奥运会哭是因为悲喜交加,而世锦赛则完全是因为超越前人的激动。张琳归纳的自己是——“低调,不服输 好学”。如今的张琳,想要低调是有点困难了,他不服输的那种霸气也已经渐渐呈现。在罗马打破世界纪录后的振臂一吼,让我们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国际比赛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外国选手。不是我们不愿意去交流,而是语言障碍挺大的。所以这次世锦赛回来后,我觉得我应该努力地去学(英文),要与外国运动员去沟通。这是我要学习进步的地方。”“好学”是成长的标志,证明张琳开始不满足,自觉地想要提升自己。如果一个运动员的情感仅仅停留在对得失的悲喜,那说明他还太单纯。张琳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他身上不同的光芒,相信他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10月25日  (周日) 20:30 首播

10月26  (周一) 13:25  重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