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面对面』 余隆:一个音乐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标签:
梵蒂冈罗马教皇古典音乐爱乐乐团余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文化 |
分类: 戈辉直播 |
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爱乐乐团”是活跃于当今国际乐坛最杰出的华人乐团之一,其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就是余隆。在成立至今的8年中,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卢森堡音乐学院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开罗歌剧院和亚历山大音乐厅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今年的 5月7日,他们又来到了梵蒂冈保罗六世音乐大厅。
这是中国第一个官方文艺团体在梵蒂冈城的亮相。听众席中的一位特殊嘉宾让这次演出的意义更显重大,他就是。这是教皇第一次在梵蒂冈城观看中国艺术家的表演,因此这次演出也被看做是一次“文化破冰之旅”。演出以莫扎特的《安魂曲》开始,以中国民乐《茉莉花》圆满收尾,让梵蒂冈和世界更清晰地记住了中国爱乐乐团和中国音乐。
学会对世界更理性的认识
骏马的世界是草原,而麻雀的世界可能就是一片谷子地。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各不相同,作为一个音乐家,余隆的世界想必都是跳跃的音符。然而他又不像我们印象中的艺术家那样的过分感性。“我们这一代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崇尚理性和对知识的追求。我希望年轻人也能这样,要学会对所有事情理性的判断和认识。”他这种理性态度的养成,也许与他在德国长达8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有关。
余隆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其外祖父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余隆曾经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后赴德国柏林高等艺术大学学习。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的民族,余隆对这种民族性格非常推崇。当时余隆的导师曾要求学生三天足不出户,其间要看完8本总谱。这种课程的安排既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曲目,也达到了锻炼自控能力的目的。“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家都应该到德国去训练一下。艺术家自由和梦想的空间都很大,如果再经过理性的培育和熏陶以后,他梦想的翅膀会飞得更高。”
文化传播的第一要点是相互尊重
最初中国爱乐乐团演出曲目的意向是马勒的《大地之歌》,但最终还是选择用莫扎特的《安魂曲》叩开梵蒂冈的大门。余隆说原因有二,第一是出于对梵蒂冈文化应有的尊重。“梵蒂冈是宗教重地,也是教皇的居住地,他辐射影响着全世界几十亿的教众。”第二,教皇本身就是研究莫扎特的专家,这一点余隆在德国读书期间就有所闻。正是出于对梵蒂冈文化的尊重,这次的演出取得了莫大的成功。余隆说,“我觉得在梵蒂冈最成功的事情是,让大家看见了今天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宽容度。”演出结束后,教皇给了中国乐队演奏的《安魂曲》相当高的评价,并以中文祝福了中国。在余隆看来,这是对他及中国爱乐乐团的最好回馈。“像他这么一个老人能用中文,看得出他对中国的向往。”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
余隆对传统文化有特别的偏好。他认为,要保护古典文化首先要把文化和娱乐区分开来。“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娱乐的出现,和很多网络语言的产生。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中文各方面的保护。”所以,他让女儿一定要学好文言文,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
同时文化保护不代表“闭关锁国”,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去传播它,让它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我们做文化的来说,更有责任输出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怎么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一定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去告诉别人。”对于余隆来说,音乐就是他与世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中国爱乐乐团在过去的8年的中,一直以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精神为己任。“这个文化精神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京剧和交响乐合作的作品。我们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对传统西方文化的全新演绎。”
对于中国爱乐乐团目前的成就,余隆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说,自己和乐团只是中国音乐之路上的一块砖石。他们现在所做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到底有着怎样的进步意义,一切都要交给历史评说。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6月29日
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