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几乎又是国产大片一统天下。冯小刚都不拍喜剧贺岁片了,可黑色幽默还得继续。继《手机》之后,刘震云的新作《我叫刘跃进》也被搬上了大荧幕。在这个“狼和羊”的故事里,刘震云继续用独特的方式阐述着他辩证的世界观。在他的笔下,好和坏、大和小永远不是绝对的。他说:“如果写刘震云,他就是个小人物。”如此拧巴的刘震云到底是不是个小人物?咱还得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
“作家和上帝的职业接近”
《我叫刘跃进》上架不到两个月就销售40万册,是刘震云的功劳,还是刘跃进的功劳?“作家和上帝的职业有些接近”,这话是刘震云引用同行的,他觉得有一定道理,然而又不完全是这样。作家是笔下人物的创造者,给人物以灵魂。然而这个人物被创造初始就拥有了自己的个性,以后怎么走并不是作家决定的。这个观点乍听很新鲜,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写作不是单向的,而是作者和人物沟通的过程。所以对刘震云而言,刘跃进更像是个老朋友。也只有把他当朋友了,写出来才对味。
“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
“拧巴”这个词和刘震云形影不离,他常说他要把拧巴的事情再给拧巴过来。听着很悬吧?甚至还有点偏执。用王朔的话说就是——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我叫刘跃进》就讲述了一个拧巴的故事。主人公刘跃进丢了视为定期存款的欠条;一群人丢了事关前途和性命的U盘。小说中的所有人都在找刘跃进,只有刘跃进在找欠条。故事就由这么拧巴的一个人拧巴着开始了,诺大一个世界围着一个小人物转开了。荒诞吗?很现实。在这个寻找与被寻找的故事中,你知道的、不知道的丑恶面逐一被揭开。所谓“细微之处见宏大”就是如此吧。
“如果写刘震云,他就是一个小人物”
刘震云说,如果要写他自己,那就是一个小人物。这不是谦虚,因为刘震云是辩证法的坚决拥护者。大和小、神圣和卑微,在他眼里并没有明显的分割线,这种辩证的思想充斥在他的作品中。刘震云喜欢用举例子的方式简简单单地把他的“大道理”灌输给身边的人,换回来的往往是会心一笑。关于小人物,他举过一个鞋匠的例子,对职业的尊重和对生活的认真,让他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特别庄严。真正读懂了刘震云还觉得他很拧巴吗?其实他就是一个时时在观察生活、描画生活的作家,一个努力活在当下的作家。
>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1月13日(周日)20:30 首播
1月14日(周一)13:25 重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