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是大杨扬的小名,这个当年杨妈妈脱口而出的名字,似乎就早早地注定了杨扬与冰场的缘份。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500米和10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上两度摘金,实现了中国队冬奥会历史上
“零金牌”的突破。而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杨扬选择了这里来完成她的最后一场“表演”,以此作别自己的银色舞台,虽然结局不甚完美,但这位曾59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道速滑女皇”留给我们的,是一段有关速度与梦想的记忆影像。
倔丫头的“精神胜利法”
这里说的可不是指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杨扬特有的一股倔脾气。杨扬的启蒙教练金美玉这么评价她:“身体条件比其他孩子差,但技术好、意志强。”这么一个不服输的丫头,连教练的训话的都不服软,而她也把这种劲头带到了比赛中。曾经在训练中,杨扬摔伤了头部,但是她还是坚强的站回起跑线,直到她在昏迷中被抬下场,而她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在这?我还能滑!”。
所以,自从在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上输给了韩国选手后,杨扬和队友们就一直暗地里积攒着能量。正是这种倔脾气的支撑,让她们在02年盐湖城东奥会上,最终击败了众多对手,问鼎冠军。
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父亲的意外离世让家庭陷入了窘迫,妈妈为了担负起整个家庭,卖过菜、卖过服装、开过照相馆、还开过中巴车。当时妈妈承包的中巴车,载客往返于火车站与城区。杨扬就会在假期帮妈妈卖车票。那时的杨扬才14岁,可是她毫不胆怯,吆喝着报站名、卖票,小小售票员做得有模有样。
母女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到今天发展成了形影不离。以前女儿比赛妈妈就“组团”相随,现在更是一步不离女儿,就连杨扬出差都要跟着。杨扬和妈妈之间的默契,让周围的人都明白,幸福其实很近,触手可及。
北京奥运的“志愿冠军”
运动员的竞技生涯往往短暂,而退役后的漫漫长路才是真正人生的开始。不像定制的运动计划表,真实的生活往往充满变数与惊喜,这一切都需要你去经营和呵护。就像前几期节目采访的孙玥、高红等运动员一样,他们退役后都在寻找自己适合的路,并活出另一段多彩的人生。
退役后的杨扬花了一段时间充电,而现在她的学习之旅已经告一段落,目前她的职务是: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委员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运动委员会委员……而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职务是: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的特聘专家。现在她又参加了“志愿奥运冠军激励团”,和许多运动员一起走进大学校园,给学生们讲述各种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前面征途未知,而杨扬却在岁月中沉淀,就像她的小名一样——“像冰一般沉静”。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11月16日(周五) 晚 21:50 首播
11月17日(周六) 早 04:15 ,15:02 重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