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历史是沉重的话题?李润波就可以把历史“随身”携带,并赋予新的精彩。他是北京地区第一个举办个人收藏展的收藏家,他的藏品涉猎广泛,而他最为人乐道的收藏则是旧报刊。他所收藏的旧报刊,跨越了从清末到现在一个半世纪的时空。这些真实存在的文字资料,成为了历史研究的有力佐证。就收藏界而言,李润波先生不能算富有,但是他拥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如今,创办了世纪阅报馆的李润波,被称为“京东第一收藏家”,而我则称博学的他为“移动报馆”。
本期《携手2008》,我们来翻阅“移动报馆”中关于中国体育不为人知的历史。
图:李润波先生展馆内珍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的《人民日报》
馆藏趣史一:五运会的万米误判
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出现误判的几率非常低。而解放前由于影像技术的匮乏,出现误判也只能不了了之。五运会的万米跑项目曾经出现误判,那次事件发生在五运会期间,当时的万米长跑,本来由江苏队的金中莲获得冠军,结果因被人举报少跑一圈而被取消冠军资格。江苏的领队也只能表示服从判决,但是他要求再重新表演一次万米跑。五万多观众重新坐下观看他们的表演比赛,表演赛结束以后,仍旧是金中莲获得了第一。
馆藏趣史二:台湾参加的第一次全运会
七运会有一幅特别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在七运会上夺得项目冠军的台湾运动员。这幅照片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当时台湾作为一个省,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运动会。前六次的全国运动会,台湾运动员都只能“望洋兴叹”。因为在那段时期内,台湾一直被日本占领,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能以省的名义参加全国运动会。所以在第七次运动会的时候,
“两岸统一”的和谐画面感动了很多人,很多台湾运动员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馆藏趣史三:中国奥运第一人
提起中国和奥运的渊源,想必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刘长春,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然而我们和奥运的联系却是发生在更早之前,也就是1907年左右,南开大学创办人兼首任校长——张伯苓,第一个提出“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从这个观点的提出,到举办我们家门口的北京奥运,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
馆藏趣史四:没有杆的撑杆跳
能想象吗?在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运动会上,我国的撑杆跳运动员竟然没有杆!当时的撑杆跳运动员是符保卢,他是中国代表队唯一进入复赛的选手。由于代表团没有给他配备比赛用杆,所以符保卢每次比赛都要和日本运动员借杆,而借来的杆子只有4.15米。在这样恶劣的比赛环境下,他虽然进入了复赛,但是没能再往后冲刺。
后记:收藏不等于背负
有人把收藏者比作蝜蝂——一种喜欢负重的小虫,“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意指收藏者大多痴迷甚至贪婪。多少也因为现今的收藏参杂了太多的利益因素,而少了它诞生初期的“玩物”之趣。
然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收藏不等于疯狂的攫取和背负。普通人也许很难去揣摩收藏者的心思,因为那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会让人觉得他们似乎脱离了主流社会。同样的,在收藏家看来,人们总是在乎触手可及的现在,而忽略了承载我们所谓“现在”的过往。歌德说过,“收藏家是最快乐和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占有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真实的历史,人只有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才会有真切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就像李润波先生说所,“收藏这些报刊的意义在哪里是在于记录历史”。回想第十一届柏林运动会的时候,中国运动员没有人接待,而且因为交不起押金,住进奥运村仅仅三天就被赶出来,最后只能借宿于学校。而现在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奥运体育精神的健全,我们运动员的待遇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这些历史,鞭策着我们,同样,也让我们更珍惜现在。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11月9日(周五) 晚 21:50 首播
11月10日(周六) 早 04:15 ,15:02 重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