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为迁移而教

(2007-05-09 09:51:11)
标签:

课堂教学

分类: 我的原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已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大量涌现,而且翻新很快,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该能够作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作到为迁移而教。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按其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后者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干扰作用。但人们通常习惯用“迁移”一词来指代正迁移。所以,迁移作用一般是指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迁移,就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学习之间的共同要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这些条件对学习迁移的发生有很打的影响。这里谈一下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学生学习迁移的影响。

    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共同要素或相似之处,而这些共同要素往往潜藏在知识的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辨别能力。而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辨别能力,找出知识间的共同要素,从而促使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

    首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有知识,深刻感知现学的知识。只有对原有知识经验有了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只有对新学知识有了深刻的感知,才能有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比如,在学生学习哲学《矛盾的主次方面》中,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对于学生再认“发展的实质”会产生逆向正迁移;对于学生学习量变引起质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会产生顺向正迁移。

    其次,教给、指导学生方法。寻找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或内在联系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它没有具体的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如果学生理解得深刻准确,就越容易发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及内在联系,越能够进行更好地迁移。也可以指导学生列出知识结构体系图,以便使学生进行比较对照,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再次,给学生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统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寻找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能够认识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同一性或内在联系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学生自然而然就有的,必须要在练习或训练中培养,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这种练习的机会,如有目的地提问、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列出知识体系图表等。并且要把这些东西坚持经常,如要求学生每一课都要构画知识结构体系图表,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这样就会让学生逐渐形成寻找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

    第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获得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用,即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同类同类或类似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地使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实质上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所以,正是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的。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使学生与社会生活实际相接触,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第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知识的迁移。

总之,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迁移的作用,重视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实现为迁移而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