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之宁夏游腾格里大沙漠》
标签:
格律旧体纪游七律宁夏腾格里大沙漠文化 |
分类: 醉游律草 |

1、朔方,北方。唐开元间置朔方节度使,在今宁夏地。《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毛传:“朔方,北方也。”2、俯瞰灵源:从高处往下看黄河。唐元稹《松鹤》诗:“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灵源,谓黄河。唐睿宗天定间封黄河为灵源公。《旧唐书•礼仪志》:“封河渎(黄河)为灵源公,济渎(济水)为清源公,江渎(长江)为广源公,淮渎(淮河)为长源公。”3、阜脊:谓沙山顶部。阜,无石之山。汉许慎《说文解字•阜部》:“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广雅•释丘》:“无石曰阜。”4、遐观瀚海:遐观,纵观;遍览。《魏略•西戎传》:“徒限处牛蹄之涔,又无彭祖之年,无缘讬景风以迅游,载騕褭以遐观,但劳眺乎三辰,而飞思乎八荒耳。”瀚海,谓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5、驼舟:谓骆驼。骆驼能耐饥忍渴。可骑之横穿沙漠,故有“沙漠之舟”的美称。6、孤烟落日: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长河九折流:汉应玚《别诗》:“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8、比栉罗鳞:比栉,像梳篦的齿一样紧密相连。语出《诗经•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宋王安石《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栉,海中收盐今复密。” 罗鳞,像鱼鳞一样布列。汉王褒《洞箫赋》:“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里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原注:“罗鳞,布列也。” 9、腾格里 中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为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故名。10、舒金:南朝宋谢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青溪如委黛。黄沙似舒金。”11、吉光裘:一种黄色皮衣。用吉光毛皮制成。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名。一说为神马。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燋。”《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