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游记

(2025-02-28 11:23:55)
分类: 天佑文集
哈尔滨游记之一
六(2)班刘天佑
    今年春节没过完,我和妈妈去了哈尔滨。正月初四早起乘商务车到武汉,在天河机场坐了4个小时的飞机到了哈尔滨,出哈尔滨国除机场已经是半佼了,悬象与天河机场并没什么大的区别。想象中的冰天雪地的寒风呼啸景象并未出现,零下十七度的气候也没让人感到特别寒冷。
正月初五是到达哈尔滨的第二天,我们先在酒店大睡一觉,什么也没做。

哈尔滨游记之二
六(2)班刘天佑
 中央大街
正月初六,早上起来我们先去了中央大街,我们住的的酒店就在中央大街旁边,走几百米就能到。路上我买了一串冰糖葫芦,我们买的是蔓越莓串的,直到买了冰糖葫芦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别的地方都叫糖葫芦,而这里叫冰糖葫芦了,因为里面的果肉已经冻成冰块了,这里的糖葫芦种类非常多,有辣条做的冰糖葫芦,还有什么豆子做的,还有蓝莓做的,甚至还有面包蟹做的,还有小龙虾做的。
我们到了中央大街旁边,先买了早餐,我们边吃边走,中央大街果然和网上描述的一样,每一块地砖都被擦得锃亮。垃圾桶也被擦的闪闪发光,而且垃圾桶上还带有烟灰缸。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风貌极具特色,洋溢着浓郁的欧陆风情。街边矗立着70多栋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文艺复兴风格强调古典柱式比例;巴洛克风格外形自由,装饰富丽;折衷主义融合多种元素;新艺术运动则崇尚自然元素装饰。这些建筑色彩丰富,红、黄、白等色调相互交织,外形上或庄重典雅,或华丽动感,砖石、浮雕、穹顶、柱式等细节精美,共同构成了中央大街独特的建筑景观,宛如一座露天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中央大街也是一条十分繁华的茼业街,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有一半是卖各种卖俄罗斯?品的店铺,还有卖东北土特产的。中央大街街道两傍还有许多冰雕,这此冰雕形态各异、美轮美奂。有以人物为主题的,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冰雕,栩栩如生,还能让游客互动拍照。也有充满创意的其它冰騅,像把汤达人泡面和阿萨姆奶茶冻在冰里的冰雕,趣味十足。还有展现文化特色的,如“天鹅展翅”象征哈尔滨精神,“断桥残雪”呈现出北疆风韵。这些冰雕在LED彩灯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将中央大街装点成了一个梦幻的冰雪王国,我们一边逛街,一边观赏、拍照,深深感受到了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
防洪纪念塔
     我们走到中原大街的尽头就看到了斯大林公园中部的防洪纪念塔。这座纪念塔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它由中央塔身和背景回廊组成,形成半围合结构,塔高22.5米。塔顶有3.5米高的旗帜及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立体群像,塔身中部有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展现抗洪场景。塔基的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32年和1957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还有金属线标示着1998年的最高水位。它是城市抗洪精神的象征。防洪纪念塔是由青铜做成的,但现在外面已经发黑了,纪念塔的底座的周围还有一圈花坛。

哈尔滨游记之三
六(2)班刘天佑
沉睡的松花江
沿着中央大街继续往前走,就到了松花江边,松花江水不再奔腾,他像一个宁静的老人,静静地躺倒在东北的冰天雪地,正沉沉的入睡。松花江的水已经结了一两米厚的冰,松花江原本是以雾凇出名,但由于人们在松花江冰面上建造了过多的娱乐设施,热量过多,雾凇已经看不见了。
圣.索菲亚教堂
然后我们又去了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拜占庭式风格的东正教堂。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主体为砖石结构,外墙用花岗岩和大理石装饰,主塔高53.35米,顶部金色穹顶闪耀。教堂内部设有“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1996年,被国家认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不再进行宗教活动,成为集文物、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于一身的综合旅游文化景观。教堂的规模很大。旁边还有一个建筑物正在重新修建,现在还只是个钢铁框架。所以教堂并未对游人开放索。菲亚教堂旁边有许多游人在打卡拍照,还有人在放鸽子。
参现完索菲亚教堂之后,我们买了个冻梨就回酒店先休息了。
冰雪大世界
晚饭过后我们立马赶到了冰雪大世界,一踏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就仿佛置身于梦幻的冰雪童话王国。这里是冰的世界、雪的海洋,100万平方米的园区内,30万立方米的冰与雪构筑出无数震撼景观。主塔“亚洲同心”高耸入云,还有原各国风貌的标志性景观,如天坛祈年殿、大三巴牌坊等,让人仿佛环游世界。冰封玫瑰墙的玫瑰娇艳欲滴,被冰雪凝固,美得动人心弦。长达521米的超级冰滑梯,24条滑道带来风驰电掣的刺激。此时夜幕已经降临,灯光亮起,整个园区流光溢彩,声光电新技术打造出一场场视听盛宴。但最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超长的滑梯,那个300多米长的那要排队,我们排了40分钟,才轮到我们,而那条525米长的则要提前预定,而且票早已经被抢光了,所以我们只能滑300米的。滑完之后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

哈尔滨游记之四
六(2)班刘天佑
大秃顶子山
正月初七一清早我们便跑去和旅行团会合,挤上了旅游团的大巴车后,车就开了,行驶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之后,我们才到达目的地。这一天要玩的地方有游览大秃顶子山,还有马拉爬犁。到了大秃顶子山,我们先坐雪地坦克到半山腰,然后再坐雪地摩托到接近山顶的地方,我们还要走200多米的栈道才到达山顶,山顶一片雪白,往下望还能看见云海。我们还在山上看到了雾凇的奇观,。
中午,阳光慷慨地洒在这片银白世界。极目远眺,连绵的山峦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广袤的林海雪原中,雪松如银蛇舞动、似白珊瑚绽放,与黑色树干、绿色松针相互映衬,构成了童话般的森林景观。平坦的地面上白雪皑皑,远处的雪乡屋顶炊烟袅袅,在雪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雪景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冰雪王国,陶醉在这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之中。我和妈妈还在雾凇旁拍了两张照。下山后我们再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马拉爬犁的地方。我们坐马拉爬犁到了一个地道口。导游说这曾经是在抗日战争时东北联军使用过的地道。我们顺着地道到了一间小屋子,屋子里有很多甲枪和刀,导游说可以在这里拍照,我们拍了几张照之后就又走了。到了酒店之后天也黑了,我们便早早休息了。

哈尔滨游记之五
六(2)班刘天佑
滑雪
正月初八,我们要去滑雪,我们又坐了几个小时的旅游大巴才到滑雪场。妈妈为我请了一个两小时的教练,教练教了两个小时后,我已经基本学会了。滑雪结束,我们又去骑雪地摩托,玩雪地摩托的地方在一片林间空地中,场地里面的雪已经被压实了,像白色的地毯,雪地摩托不好掌控,所以小孩子和老人都必须让教练来开,自己坐在后面。
极地动物园
骑过雪地摩托后,我们去了今天的最后一站一一极地动物园,在极地动物园里并没有南极企鹅这样的东西,都是一些东北特有的物种。有狼,有傻狍子,有鹿,有山羊。还有东北虎和藏狐。这都是一些凶猛的野兽,只能看不能碰,我们还买了许多食物去喂长颈鹿。我的一筐是喂完了,就到地下去捡小朋友们掉下来的食物,一下子就收集了两大筐继续喂。喂过长颈鹿,我们就回酒店吃晚餐去了。

哈尔滨游记之六
六(2)班刘天佑
访问俄罗斯族
正月初九就是我们在哈你滨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今天要去雪乡,在去雪乡之前还有一个项目,那就是俄罗斯族家访。俄罗斯族现在是我们国家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仅有500多人,到了俄罗斯族居住地以后,主人们给我们准备了一些他们特有的点心。我们边吃边喝茶或者咖啡,边听他们讲俄罗斯族的渊源和他们的风俗,讲完后他们还给我们跳了他们的民族舞蹈,演奏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我们还玩了他们那的游戏。我们在这里总共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离开了。
雪乡
离开俄罗斯族居住地以后,我们坐了5个小时的车才到雪乡,雪乡的冬天,宛如梦幻的童话世界。皑皑白雪将错落的木屋层层覆盖,似蓬松的棉花糖,又像奶油层层堆砌,房檐下几十厘米的“雪舌”低悬,妙趣横生。木桩上的雪则如一个个蘑菇,可爱至极。远处山峦银装素裹,与湛蓝天空相映成趣。白天,阳光洒下,雪面闪烁如钻石;夜晚,红彤彤的灯笼亮起,与白雪相互辉映,整个雪乡变得温馨而浪漫,漫步其中,仿佛踏入了一幅绝美的冰雪画卷,让人陶醉不已。观赏完雪乡的景色,我们就在雪乡航拍。也就是用无人机给我们旅游团的所有人拍一张合照。然后我们各自选一家餐厅去吃饭。我和妈妈跟另外一个家庭拼桌子和我们两户人就吃了1000多,但味道也很好,吃完饭后导游先是带我们去看了雪山表演。表演的时间有40分钟。
驯鹿苑
看完表演,我和妈妈就去了我最想去的驯鹿苑。去驯鹿苑要爬一条很长的栈道,而从栈道上就可以看见雪山特有的风景,这里的雪堆积在房顶和柱子上,像是一个个雪球  看来道法书上并没有夸张,由于雪特别厚,所以底下的雪没有支撑就会掉下去一部分,越往后面雪就铺的也就越薄,就形成了自然堆积成的雪球这样的奇观,而且在他们的屋檐上,甚至还有5米多长的冰溜子。
驯鹿院里有许多鹿,但是驯鹿,有长大了的鹿,还有小鹿 。但喂他们的苔藓卖得非常贵,要60元才买一小筐,我们喂了鹿之后 我还到小鹿那儿捡了一些别人喂了,但是小鹿没有吃的?苔藓继续喂,有些鹿的角因为打架相互顶撞,所以缺角了。有一头鹿,他的角十分大。就像是两根黑色的珊瑚,很有趣。有普通的鹿,还有白色的鹿,我们喂完鹿后就跟随旅游团回哈尔滨三环了。
尔滨游记之七
六(2)班刘天佑哈
绿皮火车
正月初十,我们上了哈尔滨开往武汉的绿皮火车,踏上归程。
列车刚出发,窗外是哈尔滨银装素裹的世界。城市被冰雪覆盖,松花江结着厚厚的冰,人们在冰面上嬉笑玩耍,冰雕在阳光中闪耀着五彩光芒。随着火车缓缓前行,广袤的东北平原映入眼帘,大地像是被一层洁白的绒毯覆盖,一望无际,偶尔可见几座孤零零的农舍,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给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温暖。越往南走,景色渐渐发生变化。辽宁境内,山峦开始增多,山上的树木虽褪去了叶子,但枝干被雪勾勒出别样的线条,与远处的白雪相映成趣。进入河北,大地的色彩愈发丰富,不再是纯粹的白,农田里偶尔能看到未被雪完全覆盖的褐色土地。火车穿梭在村庄之间,能看到人们在院子里忙碌,晾晒的玉米、辣椒,为单调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当抵达河南,田野更加平坦开阔,此时雪已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绿色的麦苗,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生命的顽强。而进入湖北,水乡风貌开始显现,河流纵横交错,池塘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也变得更加葱郁。
 历经28个小时,从冰天雪地到温暖湿润,从北国风光到江南景致,这一路的变化,如同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我深深领略到祖国大地的幅员辽阔与多样风情 。回到武汉已经是正月十一中午了。我们终于回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抓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