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七号》以教育为背景的现实意义

(2008-03-20 17:31:4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教育

 

《长江七号》以教育为背景的现实意义

    《长江七号》这一周星驰08年贺岁巨作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原本不喜欢热闹的我,也忍不住将它下载下来一饱眼福。

    周小狄,一个天真烂漫却身处逆境的在校学生,周小狄的爸爸一个为了生活,为了小狄的学业奋斗在建筑工地的民工,曹老师一个十足的势利眼老师,袁老师一个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老师,还有蛮狠霸道的包工头和让人心仪的小小外星人——“长江七号”,周小狄身边的爱富嫌贫和同学等等,这些角色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小狄“我要做个穷人”的理想遭到了老师同学的嘲笑,在这部片子里很多东西被不同程度的轻易颠覆,诸如亲情、友情、师爱。整部影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真实的反映,它让人在既夸张又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浓浓伤感和无奈。

    其实这些都只是影片的表象,那么藏在影片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整部影片表现出了对社会发展的忧虑,影片只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片段,但它却包容了社会生活中很尖锐的话题——贫富不均衡导致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个是教育投资给家庭带来的承重负担。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更是社会的未来,然而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一大部分却落在了家长的肩上。这样一来,经济基础好的家庭便可以择名校择名师,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富裕的人所占有,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在这里由于利益的驱动,就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比如影片中的贵族学校就是如此。普通学校没有名气,生源不足,学习环境、教师待遇各方面也和贵族学校和名校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引不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就使优秀的教学人才流失,学生流失,教学资源日益匮乏,得不到更新,是普通学校教育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而那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家庭多数只能给孩子选择普通学校就读,有的只好辍学,只有极少数家长愿意勒紧裤腰带,即使吃菜咽糠也要送孩子进名校,进贵族学校,而周小狄就属于后者。

    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优质教育资源几乎被富人垄断,它让处在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望洋兴叹,有时只好因为昂贵的教育费用而辍学。尽管国家已经采取措施大面积发放免费教科书,使尽可能多的孩子走进校园,但仍然避免不了高额的费用。虽然教科书免费了,但是还有其他名目的费用,比如住宿费、微机费、学杂费等这些往往远远大于买教科书所花的钱,教育的公平依然显得举步维艰。为了供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能安心的呆在学校,为了孩子能够读上高质量学校,家长拼命上班赚钱供给他们。

    家长奔命赚钱,孩子的家庭教育谁来承担?于是有些家长便寄希望于学校,他们经常会说,“这学校怎么又放假了,怎么不补课啊,一看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抓得都不紧,把孩子放回家,我们又忙着上班,没时间管教,真让人头疼啊……现在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我们说什么他都头歪到一边去,根本听不进去……”这是家长的真心话,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等等问题,再加上现在课程的复杂,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教育子女了,他们能做的只是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教育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家长从对孩子的教育中退出,这就给学校增添了一份新的负担。学校除了对孩子的思想文化,知识技能教育之外,还得发挥家教的职能,可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原本明令禁止的补课也就随之开始了,说白了,这是家长的要求。他们要求补课也只是为了让孩子呆在学校,让学校代劳他们的管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很无奈,面临学校和上级的种种指标,种种考核,也只好硬着头皮补起来,这样家长满意了,教师自己也不怕受罚或考核不及格了。但是这样的一种结果只会导致孩子厌学、逆反心理加重。

    作为曾经的受教育者今天的教育者,我深感教育事业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在一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兴衰,为此目前国家已把教育作为过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但这一切不是能仅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支持与理解。假如周小狄的老师都像袁老师一样有爱心,平等对待学生;假如周小狄的同学不用歧视的眼光来对待他这个“穷鬼”,在这个前提下再加上国家对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有力政策,那么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学上,都会平等的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关爱。孩子的心灵从小就会种下善良快乐的种子,我们国家的整个民家族素质也将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孩子是教育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表现我们就会对教育做出成功与否的判断。

    长江七号给我们展示了教育带来的社会压力,给我们展示了教育者的素质以及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病,作为电影虽然它难免夸张和渲染,但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问题却值得我们仔细的思考与玩味。其实我们的教育就像那只被命名为长江七号的外星人,只有在我们按照它的规律去做,去合理精心的培育,它就会满足我们的需要,为人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造福。

    小狄是个可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着对生活美好的幻想。然而,家庭条件的不如意让在贵族学校遭遇这种种尴尬:因为他穷,所以他脏,老师同学不让他靠近自己,因为没钱买运动鞋,所以体育课他只能被罚站;因为他穷,所以他没有钱买心爱的玩具,老师拒绝他,同学数落他欺负排斥他,但在他的脸上一直充满自信和微笑,其实很多时候那是一种对内心忐忑的掩饰,是一种对尊严的极力维护。父亲为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终日劳累,拼命干活,试图给他欢乐和安慰,可毕竟他的能力太有限了……谁能给他美好的希望,让他对现实生活充满憧憬呢?只有靠社会,靠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全社会都去用爱心、用双手去帮助像小狄一样身处困境的孩子。我相信,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微笑的眼神或是任何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给像他一样的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帮助一个人不只有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一种途径,如果能让他们的精神充满生命力,那么他便会成长成为一个健康的,懂得感恩的,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长江七号落幕了,人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愿我们没有重复脚下路。阳光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我们不仅属于自己,我们还属于社会,为了共同的未来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一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