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蕙
陈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279
  • 关注人气:8,7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食物遇见刁嘴

(2008-09-06 11:04:37)
标签:

食物

随笔

生活

感悟

杂谈

分类: 真言实语

 

    开学的第一天,照例是大家相互介绍自己,并在交谈中逐渐认识对方。

    一个同学问我:“你能在温哥华找到你喜欢的食物吗?”

    怔住,喜欢的食物?什么是我喜欢的食物?先胡乱地用常规方式回答:“当然能,因为这儿有很多中国超市。”

    课间再一次地思索,我究竟爱吃什么?实在要我说,也只有蔬菜和水果了。

    严格来讲,现在的我是一个极其挑食的半素食主义者。“半素食主义”是我自己发明的称号。曾经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全素,在生完宝宝后放弃了,喝了将近一年的鱼汤,到现在看到鱼就恶心。肉自然是不吃的,葱、蒜、韭菜、洋葱等素荤也是从小就不吃的,鸡蛋也不吃了。但由于在外,有时老公有些外事宴请,一口也不吃于己于人都很麻烦,就只好行“方便”了。

    前些天,老公的师兄请客,练武之人,自然无肉不欢。选在Richmond的一个变了味的上海餐厅。第一道“小笼包”,我拿着筷子装模做样了一下,第二道是“生煎包子”,接着上来的是“响油鳝糊”,我倒吸一口凉气,而后是 “黑椒牛柳”、“红烧狮子头”、“烧鸭”,待到一盆“馄饨鸡” 端上桌时,我就知道,今晚是没指望了。终于,最后一道“白菜炒猪肉”,小心翼翼地将猪肉条挑开,吃了几口白菜。-----应酬对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在北京,知道的朋友和我吃饭,一般都选在“净心莲”,我们笑称那里是我们的食堂,只是这个食堂不太平民化。

     如果和朋友到一般的餐厅,我便成为他们的负担。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蕙蕙,你点吧!”

“我都行。”

“。。。。。。。”

“不行不行,这个我不吃。”

“。。。。。。。”

“这个最好也别点。”

“。。。。。。。”

“这个千万别放蒜和味精。”

  据说,我出国后,阿燕、晓兰、田晶和雅清的一次火锅聚会,大家都说很想我,但也都一致表示,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了。

 

美食杂志上说,挑食的人往往也是个美食家。可我思前想后,也没觉得自己对食物有多大的兴趣。

不知是嘴挑剔了,还是味蕾退化了,总之,对我能吃的东西,我都觉得挺好吃的,但没有特别好吃的。也就是,当别人问我想吃什么时,我一定答不上来。

虽然对食物没有太大兴趣,但对吃过食物的味道却不会忘记。因此对我来说,食物除了果腹和营养之外,常常是一种回忆。

    昨天食堂做的鹰嘴豆颇像印度瑜伽学院里的味道,仿佛又可以闻见饭堂户外的芒果香。

而妈妈的白菜炒得像是外婆做的,只不过当初是用碗底磕掉几块白瓷用锡皮补过搪瓷的白碗盛,而今的陶瓷花盘使同样的东西成了两个阶级的味道。

周末试着做的馒头,倒比90年代宁德一中食堂卖的不差。当年求着外公给我粮票,好去换大大的馒头。

。。。。。。

太多的过去,很多味道很平常,如当年的饭桌,很安静也很匆忙,既没有话题,也没有佐话的菜,但依旧香甜。

所以,对待食物,只要专注,投入,就很幸福。

   那么就无所谓,究竟吃什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