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真言实语 |
我不喜欢看电影,因为会头晕。
这个毛病是在小学时发现的。记得那时学校包场看电影。第一次坐在影院中,时间到,场内“呼”地一下全黑了,我的喉咙一紧,心也像是被黑暗包住。既而屏幕上涌上一堆画面,巨大的声音呼啸而来,只感觉身旁一下子空了,像是处于万丈深渊。头“轰”地一下迷迷登登,胃里的东西直往上冒。我连忙夺门而出,到了门口,不甘心地回了下头,只见“上海电影制片厂”七个大字在屏幕上闪闪发光,对我讪笑着。“哇”地一口,再也忍不住――我吐了。
从那以后,一听说包场,就双腿发颤。总是在影院门口晃荡一两个小时也没有勇气进入,直到同学们鱼贯而出,我才如获大赦。而老师布置的观后感作文,我总是根据影片的名字胡想胡写一通,好在当时的电影名称与内容基本符合,倒也勉强过关。
但这的确是个恼人的毛病,让我不能和家人、朋友共享某一种快乐。幸而恋爱时和老公身处两地,免去了相约影院的麻烦事儿。
常听人说,看电影必须到影院去,才能看出效果。但我发现,我头晕的程度和屏幕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换成碟片在家用18寸的电视看,尚能接受,稍大点的屏幕就有些晕忽忽,影院那是万万不可。
一次和周韵聊天说到这儿,她惊呼:“姜老师听了一定很生气,你真对不起我们这些拍电影的。”
“我看的是内容,不是排场。”我正色道。
最大的屏幕是北京新近开业的一个shopping mall――世贸天街,号称“全北京向上看”。那儿有个巨型的天幕,每天放演着各种三维画面。那儿是去《时尚》教课的必经之路。每当临近,我就得暗自祈祷,希望能赶上它的幕间休息。而这种机率是很低的。更多的时候,我是硬着头皮,走在天幕下方,只觉得星球大战在头顶上方进行,劈里啪啦,头皮发麻。想要迈开脚步,却腿如铅沉。好不容易迈出一步,那声音便跟到脚下,逐渐天地闭合。。。。。。短短的几十米,却像是要一世才能走完。
而我永远在这大汗盈额的后怕中,依然虔诚地心存感激与某种深深的敬畏。我能在这种自己假设的恐惧中看到人的孱弱渺小。瞬间的偶然就可能把我们迅速卷入另一种生活场景,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径自往前走,在一天天展开的日子中活得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