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6@365知识转化为资本

(2020-12-11 18:22:32)
标签:

读书

365

杂谈

分类: 情感札记

知识是资本,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但是知识一定是资本吗?比如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在人类没有挖掘出来之前,它什么也不是,即使挖掘出来了,如果不进一步的转化, 它也就是普通的资源。

  不久前与一位七零后老板接触,听他说,他也非常爱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遇到问题喜欢自己从书里找答案。这个老板估计有上亿的身价。由此思考,我们读书人如何让知识转化为资本。贫穷不光荣,发财要有道。成甲《学习方法》里总结了一些道理。我们试着再深入剖析一下。

《大秦赋》里李斯说:他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要学以致用。读书不是目的,不能说“我喜欢读书”,所以就读书。这种以为以读书为乐的心态,是一种生活的消遣方式。有目的的读书,为了实现或者完成某一项事宜去读书,并且让读书成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张艺谋曾经说,“我要把自己迅速地工具化。工具化,你就会对别人有用,人有了用,有些东西就不会找到你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我们读书就是让自己“有用”,可以成为“工具”,利用它实现目标,创造价值,这就是一种转换。

柏拉图对教育的看法也值得我们思考,他说:教育是通过“讨论”验证我们的经验。吴军认为这是对教育目的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要验证经验,就要掌握验证经验的方法。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那些工具和方法,就构成了基础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在小学和小学之前学习的东西。这也可以成为我们读书学习的一个基础原因。

吴军认为: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拓展一个人认知边界的过程,到了高等教育的最前沿,你甚至会接触到开拓整个人类认知边界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在现代社会,如果有条件,我认为每个人还是应该上一下大学。今天的世界比过去复杂多了,我们需要对它有相对深入的全方位认识,最便捷的方式还是上大学。至于该不该读研究生,就因人而异了。如果你将来的发展不是依赖某一个特定领域的知识,而是更多需要全方位的认知,又有机会边工作边学习,研究生可以不读;如果需要某些特定知识,工作中又没有学习的机会,那么可以考虑读,因为在学校里获得这个机会的成本较低。至于读不读博士,对于不打算在某个维度突破人类认知的人,其实不需要。但是,如果真的想从事某个领域的研究,开拓人类的认知边界,读博士又是一条必经之路了。

  我们读书,拥有知识,这是一种潜在的资本价值,要通过某种平台或者媒介让这些价值进行转换,成为一种“资本”,而这种资本就如同“钱赚钱”一样,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良性的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