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老师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讲话很大胆,也很精彩,内容干货很多,发人深思,值得大家一起思考反思。

整个讲话的核心观点大概四个核心观点和内容。
第一个观点:中国的金融发展情况和问题跟发达国家不一样,所以我们中国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陷入对齐国际标准,填补国内空白的惯性思维误区。我们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和未来接轨!
二战后的美国布雷森巴塞尔协议更多的是解决欧美老金融系统的问题,而中国和其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不一样。
马老师说了一句比喻的话,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是两个病。
比如年轻人的城市关心的是有没有足够多的学校,而老年人更关心的是医院和养老院。小儿麻痹症的人不能乱吃老年痴呆症的药,这会搞出很多问题来的。
第二个观点:关于金融创新。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如今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的,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了。
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以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这世界上没有零风险的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在数字金融方面,中国的问题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因为中国金融还没有系统,而是缺乏中国式金融系统。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我们还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系统。
中国有很多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大动脉。但是我们现阶段更需要需要水塘,小溪,小河,还有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就会发洪水的时候被淹,不下雨的时候很干旱。我们还缺乏一个具备强大调节能力的系统金融生态系统。这跟欧美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两个问题,两个概念。
第三个观点:什么是“金融监管”,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创新在前,监管在后,这个是发展的常态。
第四个观点:今天的银行更多的还是延续了以前的当铺的思想。其实核心还是抵押和担保,而不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用体系。当你从银行贷款10万,是你怕银行;1000万的时候,是大家都怕;10个亿的时候,就是银行怕你了。两个极端,一般的企业家企业发展缺钱的时候,他需要把所有的资产抵押出去,这样他会压力很大,创业动作就会变形。另外,银行喜欢给“优质企业”贷款,这些企业钱多了,就会搞多元化投资,比如地产业务,金融业务等,反而忽略了自己原本的正当业务。
马云关于银行是“当铺”的说法并不是他的独创,很早之前就有人这样指出。当铺在我国存在几千年,主要是借款人把自己的金银首饰等物品押给当铺,与换取当金同时按月支付利息。到期还款称为赎当,你还前当铺还你当时押给当铺的物品,若到期你无法还钱成为死当,当铺则自行销售你押的物品,从中获取差价。这就是最初的典当融资。
在贷款业务中,无论是房产抵押还是动产质押,我们都是为第二还款源,第一还款源则是你以通过自身经营或再融资获取的资金归还贷款能力。我国金融系统长期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判断能力,金融系统的管理制度长期追求合规经营,不是说合规经营不重要。但最终结果导致银行发放贷款时,更多考虑的是你还不起钱了,他能干什么?只要他能处置抵押物,不管抵押物能否顺利处置变现,他的经营都是合规的,也就没有责任。所以金融系统不良贷款处置中存在很多不具有变现能力的抵偿资产。
加之银行有较重的贷款任务,在死板的贷款制度下,银行只能要求好企业帮助其完成贷款任务,好企业为了维护与银行的关系,本来不需要贷款,也不得不贷款,从而导致企业无端负债,长期下来增加财务费用,被水淹死。
如今国家提倡普惠金融,下沉贷款,提高对小微经济体的金融支持。小微经济体是最需要贷款的地方,但由于他们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没有足值的抵押品,长期被银行拒之门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为了完成普惠金融贷款业绩指标,便要求好企业客户以个人名义,办一个营业执照,随即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资金还是没有流向小微经济体。
国际先进的小微贷款技术,注重第一还款源调查核实,做小生意的你没有财务报表,我银行就根据你的流水给你造一个财务报表,通过现场调查,审核你的贷款真实用途。以锁定第一还款源,核实贷款真实用途,还原财务报表等手段向小微经济体精准发放贷款已成趋势。
马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有抵押物才能获得成本较低的金融系统融资,已成为我国银行的长期惯性思维。若要真正践行普惠金融,就必须改变以往金融系统贷款制度,真正重视第一还款来源,令金融系统真正下沉服务到真正需要贷款的小微经济体
我觉得马云还是犀利的指出了目前我们金融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根本就没有系统。所以目前要做的是建立健康的金融系统,而不是担忧金融系统风险;
第二,目前的银行还是当铺式银行,只依靠抵押来贷款,导致拼命给不需要钱的企业贷款,最后好企业搞坏了。反而是需要钱的企业贷不到款,也没做好;
第三,不能因为p2p就否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金融一定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可能是未来新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核心;
第四,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监管往往走在创新后面,好的创新不怕监管;
第五,今天世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次疫情。从金融本身来讲,其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远超技术层面,将不亚于二战!
马云发言几乎遭到金融圈专家集体反对,马老师一番话,朋友圈里的金融大家一顿喷,各有各的喷法,都非常有道理。主要是围绕巴赛尔协议的合理性,以及科技不懂金融的风险。
马老师核心想说的两个关键词是:创新、未来。
抛开其他,这两个点,金融家也认可啊!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收入来源;不考虑未来,绝大部分金融业务都可以停了。
其实现在再也不是7年前,马老师在类似的大场面上,向金融家洗脑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了。虽然那时候大家也都颇有微词,但当时的立场是:互联网无法颠覆金融,而是二者融合,或者金融+互联网(这态度有点儿像面对人工智能哦,不是人工智能替代人,而是融合,人机合一,更好更快的服务客户)也就是说,当时是愿意积极主动拥抱变化的。
有人认为:马云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非常善于利用自身的地位和话语权,为自己的每一个商业项目进行路演。而且,马云的每一次项目路演,都做的不着痕迹,而是非常善于用大而空的话语,看似是为了全人类,为了未来而鼓与呼。但实际却是为自己的企业,为自己的利益,诱导政府和公众,不知不觉往他挖好的坑里跳进去。
也有人指出马云的三个套路:一是利用金融科技创新诱导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提前过度消费。二是利用金融科技创新规避监管,非法套利。三是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形成垄断。

周小川也非常谨慎的做了发言,他认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