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文化润疆,长期治疆”。这个顶层设计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持续地影响新疆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旅游业人士,有必要研究“文化润疆”的内涵外延,以及未来的旅游业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
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大词”,我曾在讨论“企业文化”的时候分析过“文化”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内容。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辞海》解释文化是: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各种物质成果及其所体现的意义;制度文化,指人类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各种规范;心理文化,指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各种想法和观念。狭义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创造的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泛指一般知识。
“润”疆的“”润,其本意为“雨水下流,滋润万物”,《说文》里解释“润,水曰润下”,还有“修饰,使有光彩”之意,《广雅》“润,饰也”,《汉书》里说“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意为“使得到好处和扶助”。在这里应该做动词使用,理解为:中华文化滋润新疆的特色文化,并使之更加辉煌,从而让新疆各族人民从中受益。之所以用“润”,还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我们中华名族文化交融的一种形式。文化润疆核心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让中华民族大团结种子生根发芽。
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看,旅游业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说的旅游要素:吃住行,娱购游,以及后来随着形势发展衍生出来的“会展、康养”等都是“文化”的内涵之一,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元素。所以,通过发展旅游业也是“文化润疆”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不排斥任何一种积极的先进的文化,但是保持特色文化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挖掘、传承与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各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的长治久安,关键在抓好青少年的培养,让他们得到更多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文化润疆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搞好青少年文化教育。
新疆各民族成员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语言、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各方面相互影响、吸收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这也是“文化润疆”的体现和特点。
具体到旅游业方面来说,我们一是要唱响“新疆是个好地方”主旋律,保护好新疆的山山水水,确保新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新疆旅游业的根本。二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特色文化不能丢,要保护好,也要宣传好,用文化吸引各地游客来体验。三是,文化旅游的形式要多样化,各地根据当地的特点与内地援疆单位结合起来,可以让不同地区的人民体验到不同的特色文化。要增加游客的体验度,让游客融入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我们要多种形式来落实“润疆”之战略,比如以文艺演出、文物展览、文旅推介等多角度、多维度、多线条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声音,创造性的打造特色的“文化润疆”品牌。 在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上,新疆各族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自己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创造中铸就新繁荣,在文化进步中取得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