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来《百年孤独》一睹为快的原因是在得到上不断有老师引用的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马尔克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1967年出版以来,《百年孤独》已经被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没有主角,甚至也说不上有主题。在这本书里,是一个故事将要结束,马上另一个故事开启,同时平行着又会有故事嵌套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主角,每个主角都有丰满的人格。人物与人物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手绘了家族图谱(附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其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说是随着时间线推移,主角轮流当。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设定的时间框架是“百年”。不是精准的一百年,而是指一个家族完成一个兴衰周期的时间长度。与百年这个时间框架对应,小说也设定了一个空间框架。小说中的所有故事,全都发生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上。
“乌尔苏拉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有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伴随着名字周而复始的继承的还有精神气质,例如,老布恩迪亚总是自言自语,不知疲倦的进行科学事业;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熔铸小金鱼;何塞•阿尔卡迪奥迪第二固执的翻阅羊皮纸手稿,与世隔绝,这种病态的求知欲一直延续到第六代的奥利利亚诺身上,一代又一代所执着的反复劳动没有任何价值,却恰恰证实其心中孤独感的变形折射。羊皮卷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著名记者李翔用四个人物开拓者、权势者、纵欲者和沉思者来串起这个家族兴亡史。
李翔在讲解这本书时这样写到:提供给你理解这本书的三个关键词:重复、权力和爱情。马尔克斯钟情于写权力和爱情对人的改变。这两个主题贯穿百年孤独。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中,有不变的重复。不过,这种重复,何尝不是人性对权力和爱的回应的不变。这也是为什么,评论家会说,马尔克斯写的不是某个民族的故事,写的是整个人类的故事。
我从来没有去过哥伦比亚,对于这个国家没有一点点印象,书中所描述的地名和景物非常的陌生。家族的孤独的宿命。“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是他们对孤独的深切理解。《百年孤独》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小镇马孔多从荒芜的沼泽地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100多年的图景。这个沉浸在孤独中的家族,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孤独。使这个家族的历史成为孤独的历史。《百年孤独》不但展示了一个家族的悲歌,也表现拉丁美洲的悲怆,更暗示了整个人类在孤独泥沼中的困顿。
网上也有更清楚的人物关系图,特引用到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