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2010-09-18 17:03:32)
标签:

厦门

博饼

投洽会

海峡旅游

土楼

南靖

永定

杂谈

分类: 色驴在途

    国大地大,人口众多。自然环境也极富多样性。这些原因决定了我国民居的多样性。

 我很早听说福建土楼非常有特色,也是世界上最有罕见的民居。前不久去厦门参加投资洽谈会,有机会一睹土楼的奇异。

    从高处俯瞰,据介绍是“四菜一汤”的土楼布局,显示客家人的热情,连建筑都是招待的饭局,而且是干部下乡餐。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这是著名的“东歪西斜”土楼内部景观,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一楼做饭,二楼储藏物品,三楼住人。这座土楼是四层,顶楼空的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王其钧的画册--《中国民居》:在群山环抱、林木蓊郁、溪清墉澄的环境中,坐落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变化不一的村民乡镇,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民居的环境之美,悟出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帮助、亲密无隙的关系。而作为个体的民居,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式样、材料、结构以及门窗、铺池、栏杆等方面,来表现其鲜明的民族性和东方美的魅力。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百度百科中介绍: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

     远看是不是一座堡垒?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一座土楼就这一个出口,而且窗户都开在二楼,并且很小,目的就是防范。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土楼内部不乏现代气息的景象--一个画家在作画,出售的。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我在厦门的第四届海峡旅游推介会上不仅看到了永定的介绍,也看到了南靖的介绍,规模和气势多很大。看到他们的宣传,我决定临时改变一下我的行程:去南靖看看。原因:一是我喜欢了解当地的民俗,二是对外面的风光感兴趣,三是我在他们的“博饼”游戏中获奖了。

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说到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这里的“博饼”游戏。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他们的文化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兵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博饼的工具,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有点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

    这是我得奖的“博饼”。右上角那个小盒子就是我的奖品--土楼模型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这里的山路,一点不比新疆的差,盘山公路仅比博乐夏尔西里的宽一条道而已,而且随处可见滑坡。与我常见的新疆山路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的山上郁郁葱葱,全部是各色的植物覆盖着,而且以山茶的茶树为主,据介绍,这里四季产茶,以铁观音为多。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来得及品尝。

   茶田依山而设,呈梯田状。集居的遗迹--福建土楼

  匆匆浏览了这里的土楼景观,浓浓的乡土气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离开时看到几十公里外正在修建游客集散中心,而且规模很大,我不仅有一点担忧--这里的“气息”还能保持多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