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
政府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根据《价格法》第三十条“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的规定,在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性干预措施。
《办法》规定,这次启动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是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提价申报和(或)调价备案的品种范围主要是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
可见,影响CPI的主要因素都在其中,政府控制物价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控制CPI的结构性上涨。从而平抑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
新年之初,石油价格历史性地突破100美元大关,引起世人广泛关注。而与生活同样息息相关的粮食,快速追赶着涨价的步伐,成为全球范围内又一热议话题。2007年以来,小麦价格飞涨112%,大豆猛涨75.1%,玉米上扬47.3%,大米升高3.1%。其中,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这一轮粮价暴涨不仅涨幅大,而且范围广。仅2007年以来,各国用于进口粮食的花费增长了2%,高达7340亿美元,创10年来最高纪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支出增长多达5%以上。这是世界的数据,虽然我们的新闻一直宣传:我们的粮食丰收,绝对不会发生粮食危机。而且,政府的补贴一直在控制粮价和相关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我国的粮价与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同等的品种价格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我们的价格控制真的会有效吗?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测报告指出,美国是最大玉米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在过去的一年中始终在高位徘徊,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获取清洁能源,美国投巨资生产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燃料。相关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生产乙醇燃料消耗掉的玉米占总产量的30%,是2006年的两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玉米出口量的减少。
而我国的玉米价格从去年开始就没有太大的涨幅,一直徘徊在1500-1800元人民币之间。请各位看客注意:玉米等相关农产品的期货价格,我认为有可能在春节后这些品种会出现大涨并且可能同2005的铜价一样持续一至两年。
政府在这个时候出台《办法》无疑是确认了当前的价格上涨的趋势。这也是投资相关商品期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