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2007-08-14 15:23:15)
标签:

生活记录

同学会

分类: 情感札记
  (本文是高中同学会的结束篇,限于本人的记忆力和与同学们交流的时间有限,难免有很多的疏漏,请同学们原谅,也欢迎给我提供素材丰富相关内容,谢谢)

 

   到托里县老风口向西拐,就是一条笔直的道路,宁磊称之为“天路”,这条路直通裕民县。58公里,葛萍兴奋的高喊:快到了快到了。我脚下的油门不由自主的加大了,汽车向着前方飞驰。时断时续的雨如同我们的思绪飘忽不定,想一想我们自从1983年毕业至今24年的光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啊!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汽车很快就到了裕民县城,雨后的空气异常的清新,我们都贪婪的大口呼吸。宽敞的街道上不多的车辆,寥寥的行人。远远看见了裕民宾馆,院子里站着一些人,有几个认识,还有几个不认识,想必是同学们在等候。不错,是先到的同学,大家热情的握手!我很快认出全部男同学和大部分的女同学,可是有几个我没认出来,变化太大了。来之前我还特意又看看高中毕业照呢。

 

   晚宴开始的很晚,两桌丰盛的饭菜几乎没有吃,同学们忙着叙旧,相互敬酒,述说分别后的情况和彼此的思念之情。凌晨四时左右,从内地来得同学先后到了,她们真的很辛苦,三天的火车还没有座位,下了火车就上汽车一路颠簸来到裕民,为她们的真诚我们感动!

 

   第二天我们集体前往塔斯特河,而且还要去参观小白杨哨所。车子行出裕民县时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到母校去看看,学校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了,没有一个地方还有当年的模样,教学楼代替了平房教室,围墙将校园与外界隔开,操场上杂草丛生,似乎这里已经多年没有人来过,一派凄凉的景色。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据说现在这里已经没有高中班了,学生很少。是的,我们是移民,我们的父辈将青春泼洒在这里,我们的少年时期是在这里度过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可是我的心中总有一种不平:父辈的选择是无奈,我们的出生是没法选择,我们的先天就与别人差了很多,意味这我们改变命运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更多。我曾经说过:如果我与你一个起跑线,我有信心超越你。但是,我的起跑线距离很多人太远太远……看看这里,我很担忧。

 

   江克斯乡就在裕民的边上。这里种着大片的红花,小时候在这个季节常随大人来采摘红花,披星戴月。这里有一个大坡,我们常常在黄昏时刻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躺在草地上,看落日。嘴里含着一根狗尾巴草,想着自己明天的样子……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这时,宁磊又开始他的回忆。首先是讲了一个有关我的故事: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他随我和伏军一同去瓜地偷西瓜。那时他刚学会骑自行车,来到这儿的瓜地,我们主要是以品尝为主,并没有力气拿走几个瓜。据他说:当他还在快乐地品味甜美的西瓜时,发现我们几个已经闪了,原来看瓜地的老头突然出现在瓜地中央,宁磊飞奔到自行车旁,无奈技术不到位,关键时刻链子又掉了(“掉链子”的传说大概如此传出吧)。不幸被老头逮住。说到这儿,宁磊同学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至今记得:跟我和付军学会偷瓜也跑的快了,同董冬学会偷来的鸡可以泥包着烧着吃;摸来的狗煮熟了要偷偷藏起一份独享是和李进学的;同高勇学会了抽烟;据说从我这儿学会喝啤酒,还是春林牌。可我们都不记得了。再问他:泡妞跟谁学的,他脸一红,看书自学的。

 

   我开的车走在五辆车的最后,走走停停,仔细看看天,看看地里的庄稼和红花,拍几张照片,每走到一段路,车上的宁磊就能讲一段记忆中的故事,乃壮、葛萍还有蔡红丽都记着自己当年在连队生活的点点滴滴,讲不够,看不够,拍不够!

小老头时不时停下车来督促我:慢点开,注意点。口气可真像个国家干部。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来到了老裕民县的路口,老裕民与161团基建连一溪之隔,进老裕民有一个大下坡,小时候我住在基建连,冬天我们常从大坡上滑爬犁,夏天去前后山捡牛粪和拾麦穗,门前的小河春季会发大水,冲来枯树给我们当柴禾烧。站在路口向基建连张望,树林遮掩了村庄,没有见到行人,不知现在的模样。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九连是宁磊的故乡,在一个山凹里,公路在山脊上,我们站在路边就可以看见九连的全貌,宁磊下车远远地凝望,眼中浸着泪花,多少年梦中索绕的思念,一切就在眼前,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给我们无限的关爱,多少的童话故事都留在巴尔鲁克山里,这座秀丽的山啊!是那么美丽,每条沟,每条坎,每条河流都有着童年的记忆。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孙龙珍烈士墓静静地卧在巴尔鲁山的怀抱之中,小白杨哨所站在高高的山顶为她守卫,我们的同学中已经有许多人的父亲或母亲或双亲已经长眠在巴尔鲁克山上,他们来到这儿时正是青春年少,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异常艰难,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安息吧,前辈们,我们这一代已经成为中流砥柱,将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不管我们在何方都会全力而为!

 

   两天的聚会很快就结束了。亲爱的同学,我们分别的太久太久,相聚的时间太短太短,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就要说再见。留下些许遗憾。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我们还没有看全,看清,看够,就匆匆地离去!

   怀念!

   那山,那水,那片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红花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