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色驴在途 |
在拉不愣寺念经堂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身着靓丽的服饰,胸前挂有大块的金牌和金锁,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黄金,还有玛瑙等珠宝,头上还带了一顶帽子,帽子后面拖着长长的饰物代,上面镶嵌这许多银币。她的傍边有一个慈祥的老妇人,还有两个小女孩。因为她的美丽吸引了我们,我们都想与她合影,并留下了她的地址,答应把照片寄给她。当我们发现她会写汉字,汉语说得很好时,我们得寸进尺,提出去她家看看,她爽快的答应了。真的出乎我们的预料。这里的人真的很纯洁,很善良,很朴实。她留下她们家的电话,告诉我们她叫卓玛,让我们下午六点半去。我们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罗同学和卓玛的背影)
为了保险起见,我咨询了一个会汉语的妇女,才知道这是当地的风俗,称女子“上头”。“上头”,又称“做头”,是女子进入成年(虚岁17岁,她们不算一岁)的礼仪。藏族谚语日:“男上十五,计不问父。女上十五,食不乞母”。无论男女,十五岁就得参加成人的劳动及社交活动,不再以儿童对待,但做了头的少女,依然在父母严格管束下起居,直至出嫁为止。 做头作为女子一生必行的礼仪,很受本地藏族群众的重视。作为父母则更积极地为之准备一应服饰及筵庆之物。在家庭条件尚可的情况下,尽量办得体面些。
做头仪式多在农历正月初三或初五日举行。举行仪式之前,将头发梳成很多细辩,披佩发饰。举行仪式那天,做头女子身着盛装,佩戴华饰,艳若天仙。当天还要举办丰盛的酒宴,以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
真是巧了,我们遇上了女子“上头”,据了解:初三这天,拉不愣有四个姑娘“上头”,我们看到了三个。不仅如此,还能去她们家做客,借此机会可以好好了解藏民的生活还能亲身体验。
我们十个人去买了几条哈达,所以晚到了20分钟,没想到她们很讲时间观念,卓玛说:我以为你们不来了,所以将服装换了。她们家有四间屋子,卓玛说;明年会盖新房子。
她把我们让进一间空屋,里面的墙上挂这一些图画,很久远的那种。还有一些照片。屋子中间的长条桌上摆满了各色的点心和糖果。
我们给卓玛献上了哈达和我们的祝福。
我们纷纷与卓玛合影留念。
这时卓玛的母亲进来给我们倒酥油茶,很香。桌上的牦牛肉,吸引了大头菜的目光,我们品嚐了牦牛肉,她的母亲又端来了人参果饭,人参果就是厥麻。这种饭是用米饭上放上厥麻,浇上白沙糖和酥油做成。我们消灭了厥麻饭,连续吃了三根牦牛肋条肉,也不好意思再吃了,虽然很好吃。
卓玛说:她的辫子在初二就开始编了,花了四个小时左右,中间的粗辫子则是初三由村里有威望的女长辈来编。家里最好的首饰都要穿戴上。有些家境不好的,就借其他人的,也要风风光光的过好这一天。
我们问:这些贵重的首饰和服装从今以后就是你的吗?
她笑着说:算是吧。
谈笑间,她父亲拿着一瓶青稞酒进来,卓玛和她的表姐一同给我们敬酒,藏族敬酒要用右手的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以示尊敬神灵。我们说着祝福的话,几个人一圈就喝完了这瓶酒。
酥油茶、青稞酒、牦牛肉,更重要的是主人的热情、纯朴、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社会,还有谁有这样纯真质朴的感情?
我们衷心的祝福卓玛及她的家人健康幸福!
甘南这片纯净的土地永远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