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疆豹哥
新疆豹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17
  • 关注人气: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0年前的“神社”

(2006-09-26 12:36:13)
分类: 色驴在途

这是一篇老文章2004112728

玛纳斯县塔西河水库——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

27日早晨29人的队伍在玛纳斯县南山林场保护区内的塔西河哈萨克乡附近我们下车沿着小河向南而行,这条沟中四季有水,一条小河从南向北而流,河的名字叫塔西河。1997年我曾与公司的人一同前来,因洽谈收购玛纳斯县陶瓷厂为酒厂厂址等事宜,当时县政府领导陪同来到此处,那时这条河中的水库正在修建。

河中的水量已经很小,多处都结了冰,大约行进了二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塔西河水库的大坝上。20001019日总投资近二亿元的水库开始落闸蓄水(也叫石门子水库)。这座由清华大学水利系负责设计修建的水库使用碾压混凝土拱坝高达110米,世上罕见。水库总容量为5010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水库总浇灌面积为47万亩。

3000年前的“神社”

此时石门子已无游人了,坝上人工裁种的花卉已经枯萎,守坝的人躲在简易的新钢板房中烤火,从窗口好奇地看着我们。

水库中的水清澈透凉,一只被拖到坝边的游艇孤零零地躺在那儿,“石门子”不亏这个称号,坝连在两个悬崖的中间,110米的坝还没高过两边的崖石。水库就在山中央。

3000年前的“神社”

水坝上短暂的休息,上包,继续沿着公路向山上走去。

在河床中的行走,有二、三个人的脚因鞋子没有穿好而打泡了,有二个人因体力不支先后上车走了,其余的人沿着山路继续向高处走去。

3000年前的“神社”

这条山路应该是通往呼图壁县境内。我们在山顶从一个山包翻上另一个山包,公路就在旁边不远处,上山下山、上山下山,体力消耗挺大。而我又背着二十五公斤的重包,再加上昨日的宿醉,体力消耗更大。但是走在山上,走在雪地中快乐无比!疲劳是可以战胜的!

尚未扎营,月亮已经在630升了起来。

营地在一座山顶上,公路边。另一侧是个大陡坡,坡下有条小河和简易公路。

因为人多,扎起了五颜六色的十几顶帐篷,车上拉了水,各自三五一群地生火烧饭,我们这一堆“健友”围炉席地而坐吃上了火锅,在冬季的山顶喝下六瓶白酒,微醺钻进了帐篷。

我站在公路上感受深夜的月光。浩月当空,对面山上的白雪和黑幽幽的松林,深遂的天空中因月太明太亮而让星星都暗然了。我可以看到很远的景物,感受到一个字——“清”,清彻?清亮?还是清静?似乎都是还似乎都不是。我不是站在高山上、明月下,似乎站在海底。悬在头上的不是月亮,而是透过海底看见的太阳。

第二天早晨后,大约十二时左右我们拨营,向东南方向行进,目的地是康家石门子的岩画地。

3000年前的“神社”

经过一段山顶路就准备下山了,此时应该已到了克孜勒塔斯山,远远地看见了高大的山体,背包冲上去!

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位于呼图壁县西南的天山腹地,距县城约75公里.,东经86°1920″,北续43°51′。当地人俗称这里为“康家石门子”,已向国内外游人开放。

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峭壁,系侏罗纪顶部喀拉砾岩中的一块较大透镜体,岩面平整。整个画面展布东西长约14米,高约9米,面积达120平方米。在这片岩壁上,满布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最主要的刻像,则集中在约60平方米的范围内。最下层的刻像,距目前地面约2.5米;而最上部的刻像,则距地面高达10米。人物形象大者过于真人,小者仅约10厘米。刻像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其中不少男性形象,生殖器官表现得十分突出,甚至表现了交媾的动作。其下则是排列的小人,十分明白地显示了祈求生殖、繁育人口的强烈愿望,提示了这片岩画的主题。

 

康家石门子岩画是距今年近三千年以前,活动在新疆北部及天山地带的古代居民“塞人”所作。它采用了浅浮雕与阴刻两种技法,岩画的主体是各种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物色,形象鲜明,线条流畅,女性的面部形象相当秀美,或浅露笑意,男性则表现得威严、粗犷。体显出当时雕刻技法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它是3000年前的“神社”距今近三千年前新疆北部地区士著居民进行生死崇拜活动的圣地,是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神圣地位的原始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古代新疆居民运用自已的才能和智慧在岩壁上雕刻的一项珍贵历史,是古代生殖崇拜的生动标本。这一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址,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广泛关3000年前的“神社”注。对研究原始社会史、原始思维特征、原始巫术与宗教、原始舞蹈、原始雕磨艺术及新疆古代民族史等学科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在岩画左侧不到10米远的岩壁上,有一处终年滴水的洞窟,被当地群众称作“神泉”。洞的上部呈拱形,一条长约40米的裂隙斜贯于窟顶,窟内终年滴水如雨,底部积水成泉。传说该泉的水十分灵验,男人饮之壮阳,女人饮之则生育力旺盛。

康家石门子岩刻画,因其独特的雕刻技法和独一无二的生殖崇拜文化扬名于世。该岩刻画所在地所记录的3000多年前的塞人文化,却是令人暇思万千的。塞人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太多的历史,却留住了他们的图腾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性观念,在他们眼里,似乎众多的生养远比记住几个祖先的名字更为重要。塞人甚至没有给后人留下传说,却让他们的那些在现在人看来全无“道德观念”的“神社”孤独地存在着。这些岩刻画因此而变得更加神秘且诡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