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该怎样培养你的习惯

(2010-12-02 13:46:52)
标签:

豆豆

习惯培养

育儿

分类: 豆妈随笔

http://s7/middle/493971dfn9667172143e6&690

周日晚上和豆豆的 班主任老师通了电话,开学至今,除了刚开学时开家长会见过一次,其他时间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

通完这个电话,豆妈我又不淡定了。

老师说,豆豆还蛮聪明的,就是听课会走神,一堂课总要有个十来分钟不认真听讲,手里不是拿个笔,就是拿块橡皮或者小尺什么的,反正双手不是端放在桌上,有时还会和同桌小声说话。

老师说,在课堂布置的作业做完后,豆豆觉得没事了开始自己玩,但是班上有几个孩子就很自觉地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练习再做,或者拿本子练练字什么的,豆豆没有这个意识。

电话里我请教老师在豆豆还算专心听讲的大半堂课里,上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她是否都能掌握。老师说这个没法说,测试不多,在学校做的练习本来就都很简单。

再请教老师刚上一年级是否需要象有的家长那样课外辅导书买了几套让孩子在家轮翻练习,老师说这就要看家长,不过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差些的确需要多练习巩固,还有的孩子做的练习多了,各种题型都见过,考试自然会考的很好。

电话里老师还说了一些在家里应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洗耳恭听,感谢老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配合养成良好习惯。

老实说,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应该有的表现我太清楚了。不谦虚地说,豆妈我上学的十几年一直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也许是自认为有了豆豆后多看了几本育儿书籍,对家庭教育了解些皮毛,也就自以为是地按自己所了解的豆豆的性格习惯开始培养。

自认为一直都很注重对豆豆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之前也有博文写过这方面。也许是我一直对豆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如果按照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她累我也累。

之前我一直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都听懂就好了,我也可以肯定豆豆一堂课四十分钟绝对不可能一直专心听讲,按这样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也并不现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后还能知道自己找练习做,这点我的确佩服,自制力很强,照成人的说法,这就是眼里有事,知道找事做。不过对于现阶段的豆豆,我知道没办法达到这个要求,并不是说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找了一些关于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原因对照豆豆的状况分析了一下。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概包括课堂缺乏吸引力、已经学会了、听不懂、疲劳、有心事这几个方面。我尽量让豆豆每天开心地去上学,至于所学的内容,也培养她预习复习的习惯,应该不存在听不懂的状况,分析下来,应该还是一堂课四十分钟对她来说的确会造成疲劳,很难保证她整堂课都精神饱满、聚精会神。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还能自己找到练习去做,我觉得主要还是家长的高要求吧,否则从哪带来练习呢,自己主动练字。课后的练习我的确没让豆豆做的太多,因为我害怕过多的练习会造成她以后对学习的厌倦。我希望她可以将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是自己主动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被逼迫的事情。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学校和家庭的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她自己爱学习。

我知道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不是给知识,而是给能力,给孩子不断自己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忍受挫折的能力,对大自然、对美的感受的能力。。。。。。

这两天我尽量婉转地表达了希望她上课专心听讲、不要走神。我告诉豆豆:爸爸妈妈在说话时没理你,你会很着急地想让我们听你说话,有时候你和妈妈说话, 妈妈心不在焉地听时, 你会很生气问妈妈有没有在听你说话。那么,同样地,老师在上课时是教知识的,为了让小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老师在付出劳动,小朋友应该尊敬、尊重老师,上课专心听讲就是对老师的尊重。尽管对于你来说, 安安静静地坐上四十分钟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 一定要克制自己,一定要记得尊敬老师, 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听老师讲课。

豆豆还是象以前一样,点头答应着。除了这样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慢慢等待,期待她的每一点进步。

豆豆,你是一个聪明、活泼、有较高领悟能力的孩子。妈妈要很正式地对你说:学习首先是要有端正的态度,要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在作业中端正的字迹,较高的正确率才能让你进入好学生的行列。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将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有这样一句话“习惯有着一种顽强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今后的人生。”或许现在你还不能体会妈妈对你说的话,但是等你真正长大以后,你就能明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