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民主的妈妈,在姥姥眼中,我是一个惯孩子的妈妈,在奶奶眼中,我是一个严格坚持的妈妈。可见在这个家里教育理念多么得不统一,但是在对待桐的时候我一直坚持,我的底线,无论如何不能触碰,不触碰我底线的前提下,你可以自由发挥。在2岁以前,这样的规则我们一直遵守的很好。直到5月桐随爷爷奶奶从海南回来,我才发现问题出现了。
去年12月,桐随爷爷奶奶去了海南老家过冬,老家什么都好吃的纯天然,菠萝、木瓜、椰子、芒果全是纯天然,好吃的不得了。鱼呀虾呀螃蟹啊都是纯大海里野生。环境好、空气好、食物好。衡量了很久,还是决定让公公婆婆带走桐桐。可回了老家,亲戚朋友一大堆,对这个哈尔滨来的小家伙百般宠爱,万般忍让。好的给桐吃给桐玩儿,想怎样就怎样,脾气瞬间爆发。不管大孩儿小孩儿,只要她生气都能打。对于这个外来户,人家也不好说什么,不管吃的穿的,她相中,都能要,都变成自己的。人家都条件小康,不差这点东西。等5月接桐回了哈尔滨,我才发现,桐走了5个月,不仅身高长了,体重长了,话说的多了,而且脾气那也是天天耍时时耍。在海南爷爷奶奶怕桐想家哭多了上火,也没有多加管教。回来后,发现问题愈发严重。
从回来到现在,桐特别黏妈妈,我也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抱着、搂着,一方面弥补我内心的愧疚,一方面也想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回到哈尔滨环境是完全陌生的,桐处在人称混淆期。经常把我说成你,把你说成她。每天说带人称的话我都要给桐妞重复很多遍。终于桐能分明白你、我、她了。她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和物权意识敏感期也接踵到来。不管拿到了什么,桐都要分清楚,这是我的,这是妈妈的,这个是奶奶给我的。一点不带错的。但是她的东西也从此不能见光,不让人碰,不让人看。尤其是年纪相仿的孩子。如果有谁侵犯了桐的安全警戒线桐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巴掌过去再说。人家孩子哭天喊地也绝不求饶。
对此,美妈使尽各种对策:
谈奖惩条件(一天不动手伤人,就给买冰棍。如果伤人就一天不准下楼玩儿。)
讲道德规则(你抓了人家多疼 ,小朋友喜欢你才摸你东西,用力气抓小朋友是不对的)
换位思考(你抓别的小朋友她妈妈会伤心会心疼会难过,如果有人抓你妈妈也会很心疼啊)
提前约定(桐妞,过半小时咱们下楼,如果你不碰别的小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儿,我们现在就可以下去)
武力(动手抓人,就挨打。仅试过一次,美妈后悔万分。)
结果是,桐根本不买账,不管答应的多么好,只能忍一会,能看出她实在忍不住有小朋友在周围看她或即将要碰她的时候她很纠结,也很痛苦。所以,经过今天上午遇上一位被吴桐掐红的小朋友的大发雷霆出口大骂恶词的妈妈,我才发现。我一直要求桐在这时候和小朋友团结,分享,其实对桐是过分的要求和伤害。比起让她远离小朋友玩儿上一阵,也比在外面被陌生人用恶语相骂好多了。突然醒悟: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她的心里强调“我”,只有孩子更好的认识了“我”,才能更好的区分“我”“你”“她”的区别。只有孩子有了物权意识,才会真正懂得和别人分享。
用我的经验,和一系列的尝试。分享给各位妈妈:在宝贝这个阶段,给孩子选择和尊重。她有权利选择和谁玩,给谁玩儿什么。不要强求,也不要为此带来额外的伤害。和各位妈妈共勉。
http://s12/middle/49396989h79f3af6eebc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