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莹莹~
莹莹4岁了,从小就好动,家里一个宝贝疙瘩,从不管不教育,任其淘气。现在大了,淘气范围越来越大,以至于家里没有一个地方是利索的,每天把家里所有柜子翻个底朝天,锅碗瓢盆说摔就摔。吃柿子用脚踩,踩成饼捡起来接着吃,现在想管谁也管不了。妈妈刚才来电话说带去医院看了,医院说,孩子正常没有病!这下急了家里人,没病怎么这样,每天不准梳头不准洗脸就是个淘气像个小疯子,一个女孩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于是打来电话向我求助。
我工作忙回老家少,只在月子里见过这孩子,只听说淘,没想到淘到这个份儿上。我告诉表妹,她做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以,就坚决执行。妈妈不准的,就是不准做。孩子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但是只限于在妈妈的规则之内。一个从小没有规则感和秩序感的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混乱的。她眼中没有时间,没有人际关系。一切只看到自己。要想孩子变得正常是个漫长的过程,你让她用关键的前4年变成这样,想改掉一些坏习惯是很难的。
所以要跟妈妈们说,孩子是自由的,但是不是骄纵散漫的。掌握好相对自由的度很重要。让宝宝在妈妈的规则里遵守,同时也要遵守宝宝的规则,这样是一个诚信的亲子关系,当然孩子就能听进去妈妈的话。因为妈妈的话是掷地有声的。大人孩子都要说到做到。时间感、空间感都在妈妈的相对自由中建立。
晨晨哥哥和桐桐妹妹:
中午阳光很好,我带桐桐出去晒太阳,院子里的晨晨小哥哥大桐半岁,一个冬天没见,两个娃娃都长大不少,去年夏天,桐还不会走但是见到晨晨就抓晨的手,没轻没重,每次晨奶奶都在旁边对晨晨说:“别怕桐桐不打你,桐桐不打你。”慢慢的晨晨不肯接受桐桐伸过来的小手,弄的桐很失落。
相隔一个冬天,再次见面,桐依然热情的来个拥抱~没等桐走近,晨晨没等反应过来,晨奶奶又说:“不怕不怕,桐桐不打你桐桐不打你。”晨晨本想试探的握一下,结果,听奶奶一说,转身跑掉了,桐桐很热情,几次接近都没成功。总是想磨蹭磨蹭想借机接近小哥哥去接触一下~
本来娃娃们单纯的表现友好,被大人的曲解拉开了。距离在大人们中间,影响着孩子的交往。其实晨奶奶是想让晨晨接近桐,但是她的担心(担心桐打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当然她嘴里说的是桐桐不打你,桐桐不打你。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便变成了可能含有恶意的交往。其实每个妈妈和奶奶姥姥都有这样的时候,我们正在影响着宝宝的交往能力。有多少次孩子刚刚拥抱,妈妈紧张的拉开,连说孩子手重别弄疼妹妹,这孩子爱打人别打着!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次无意的行动就告诉宝宝:不能碰别人,不能别人碰自己,不管是谁都要拉开距离,客套的谢绝一切真实的热情。这对孩子的社交设立了一道屏障。孩子的抚摸、冲撞、拍打都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原始交往能力,他们在通过接触来探索我们的关系及友好程度。妈妈们请别剥夺宝宝的自然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