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文見義(互文足義): |
|
|
一、定義: |
將一個完整的句子拆開,分別放在兩句或一句的兩個地方。以較經濟的文字表達較複雜的內容,需前後互相合併、補充才能使意義完整。 |
|
二、例句: |
1. 秦時明月漢時關 |
|
|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
|
|
3.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韓愈〈師說〉) |
|
|
4. 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
|
|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
|
6.蘭槐之根視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勸學》 |
|
|
|
| 互文同義: | |
|
一、定義: |
單句、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子,使用兩個以上意義相同或相似的詞,避免呆板,使文章新鮮生動。 |
|
二、例句: |
1.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蘇洵〈六國〉) |
|
|
2.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酈道元〈水經江水注〉) |
|
|
3. 風無雄雌之異,人有遇不遇之變。(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
|
|
4.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
|
三、比較: |
互文見義是上下文意思相加,互文同義是上下文意思相同。 |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
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叠字: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互文(对文)见义法
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遣兵四出,北抵剑北,南距巫峡.
5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6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 岭峤微草,凌冬步调,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9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0 华堂旅会,贤亭独坐.
1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12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3 际山枕水 14 游目骋怀 15 不学无术
16 尔虞我诈 17 按甲寝兵 18 傲雪欺霜
19 补阙拾遗 20 不偏不党 21 耳濡目染
22 彰善痹恶 23 革故鼎新 24 殚精竭虑
25 否极泰来 26 民殷国富 27 求全责备
28 挈妇将雏 29 抱残守缺 30 心领神会
31 穷途末路 32 安邦定国 33 前恭后倨
34 舍本逐末 35 柔茹刚吐 36 好逸恶劳
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台湾省试题(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70分)
一,单一选择题(占34分)
说明:第1题至第17题,每题选出一个最适当的选项.标示在答案卡土.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倒扣2/3分,倒扣到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
1.下引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忽见陌头柳杨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2.阅读下列两段现代散文,选出最适合的词语填入口中:
甲,且听听这个无风无雨无阳光的午后,一树树蝉声在东在西在南在北,放肆着纵横上下的交织,声调如复杂的管弦,和无孔不入的口口.
(萧白《长夏声声》)
乙,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迥澜里,口口口口.……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口口,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
余光中《沙田山居》)
(A)奔流/忽高忽低/驱散
(B)飘扬/若隐若现/晾干
(C)泼泻/载浮载沉/拭净
(D)喧鸣/随波逐流/扫荡
3.下图为某搜寻引擎的查询记录,若点选这三个检索词,则所搜寻出的文献资料,最可能的交集对象是:
(A1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屈原,贾谊 (D)韩愈,柳宗元
4.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选项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5.下引文章中,依文意推敲"适合填入的句子是:微之!古人云:""内最"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白居易《与元九书》)
(A)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6.崔豹《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而濯.有一自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
"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上文"
"中的歌辞,即是现存汉代乐府《箜篌引》,它以短短十六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情节.请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甲,堕河而死乙,公无渡河
丙,当奈公何丁,公竞渡河
(A)乙丙丁甲 (B)甲丙乙丁
(C)乙丁甲丙(D)甲丁丙乙
7.下引文章是一段古代寓言,"——"内是"杨子"与"邻人"的对话,若按故事情节将(甲),(乙),(丙),(丁)四句话依序填入,何者最恰当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日:" "既反,问:" "日:" "曰:"
"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甲)多歧路. (乙)奚亡之
(丙)亡之矣. (丁)获羊乎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8.王实甫《西厢记》:"限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其中"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所表达的情感是:
(A)懊悔年少蹉跎,白首无成
(B)忧心时间已晚,不及动身
(C)渴望时光停留,多作相聚
(D)慨叹相见恨晚,造化弄人
9.下列八句为一首平起七律,试依格律及句意,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世事茫茫难自料 乙,今日花开又一年
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丁,身多疾病思田里
戊,邑有流亡愧俸钱 己,去年花里逢君别
庚,西楼望月几回圆 辛,闻道欲来相问讯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A)甲己庚乙丁戊辛丙 (B)己乙甲丙丁戊辛庚
(C)戊乙丙甲辛己庚丁 (D)戊己辛乙甲丁庚丙
10.某次国文课,老师希望学生们参考下列资料,在李白,杜甫的作品中寻找可以和文中"大"与"重"的领悟相印证的诗句,则(A)(B)(C)(D)四位学生所提出的诗句,何者最不符合
中国的艺术总是说"重,大,拙"三原则,我总是觉得相反.……但诗读久了逐渐悟到李白的"大",杜甫的"重",陶潜的"拙",我才对重,大,拙略有领悟.
(陈之藩《把酒论诗》)
(A)李白:"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B)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D)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先秦各家对于伯夷的看法可以反映其学说立场.阅读下列甲,乙,丙三家的言论后,推断他们分别属于那一家
甲: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乙: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厚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
丙: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A)甲是道家,乙是法家,丙是儒家
(B)甲是道家,乙是儒家,丙是法家
(C)甲是法家,乙是道家,丙是儒家
(D)甲是法家,乙是儒家,丙是道家
12—13为题组
依据以下所引古文,回答12—13题: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
12.依据内容研判,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在:
(A)《昭明文选》 (B)《世说新语》
(C)《资治通鉴》 (D)《人间词话》
13_唐太宗对封德彝的告诫,正可以说明:
(A)君子不器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C)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15为题组
依据下引现代诗,回答14-15题:
当海洋瘦成河流
而站在日渐近密的风波中
当我们的船只能彼此相觑
而望不见天的辽阔时
这河也无异于一口幽深的井了(许常德《公寓》)
14.诗以"船"的"彼此相觑"来比喻公寓:
(A)外观千篇一律 (B)房舍拥挤贴近
(C)住户间守望相助 (D)邻居相见不相识
15.诗以"海"一"河"一"井"层递的方式为喻,颇富深意,下列的理解,何者不正确
(A)"海洋瘦成河"比喻人们的活动空间因为公寓林立而变得狭窄
(B)"河无异于井"比喻居住空间的压缩,对人们的胸怀视野造成负面影响
(C)诗人认为人们原本应该"海阔天空",可惜公寓建筑使人们"坐井观天"
(D)公寓"河海不择细流"的特性,使"离乡背井"的外地人得以在都市栖身
16 17为题组
依据下列诗词,回答16-17题:
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乙,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欲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6.下列关于甲诗,乙词意涵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甲诗抒发游子思乡的情怀
(B)乙词感慨黄鹤楼今非昔比
(C)二者都充溢着对古人的追慕
(D)二者都流露了飘泊天涯的孤寂
17.下列关于甲诗,乙词作法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甲诗后四句的空间呈现由远而近.以人影微渺呼应篇首的情境
(B)乙词借"荒烟","风尘恶","千村寥落"点出国势的危殆
(C)二者均借仙人乘鹤高去的事迹,暗寓自身隐遁学仙的心志
(D)二者均即景生议,陈说登高远望,更上层楼的体会
二,多重选择题(占36分)
说明:第18题至第29题,每题的五个选项各自独立,其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标示在答案卡上.每题3分,每选对一个选项,可获0.6分,每选错一个选项,倒扣0.6分,整题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若在备答选项以外之区域划记一律倒扣0.6分.倒扣到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
18.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缟"衣自冠/,貌"绛"唇
(D)"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E)"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19.下列文句,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为了避免疫情再度扩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范未然
(B)这次采用的影音设备是响誉国际的知名品牌,效果绝对一级棒
(C)懒人总以"好逸恶劳,人之常情"为藉口,推卸原本该尽的责任
(D)由于球员太过轻敌,结果以一分引恨败北,失去参加冠亚军决赛的资格
(E)学生用餐后疑似集体中毒,很多人上吐下泻,有些人甚至晕厥,不醒人事
20.下列文旬中""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A)人家说东,他就偏要说西,真是"引喻失义"
(B)大师一进会场,听众个个"正襟危坐",屏息以待
(C)他总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常担任"抱薪救火"的角色
(D)为政者如果"阉然媚世",一味取悦选民,将为君子所不齿
(E)古人常强调"不役于物",足见古代早有保育动物,维护生态的观念
21.下引文章中衣冠,之,适,去,徒五个词和字,各自与下列选项""内相同的字词比较,意义相同的选项是: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日:"取佥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A)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D)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E)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申大义
22.从词性活用的角度来看,下列文句""内名词的用法,与"泛舟顺流,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中的"星","电"相同的选项是: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突地夺取一根骨头
(D)凭善一张借书证,一个夏天里,"蚕"食"鲸"吞了一座图书馆
(E)如果作者是落拓不羁,孤迥自放的人,"情"深"泪"潸,一意于诗,往往任情挥洒,写出了好作品
23.下列关于"春秋"一词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A)指一年中的春,秋二季,如陶渊明《移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B)人们常以春,秋二季代指一年四季或代称岁月,如"我们不该虚度春秋"
(C)"春秋"在历史上是群雄争霸的时代,后世遂以"春秋鼎盛"指事业成就达到高峰
(D)指六经中的《春秋》,如《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E)《春秋》为编年体史书,后世的编年体史书遂往往以"春秋"为名,如《吕氏春秋》
24.下面人物正思考他的下一步行动,引发他如此盘算的俗语"
"可以是:
倘或他怀旧日之恨,寻事害我,甚是可虑.自古道:"
",不若先劾他一本,绝了他仕路,免得报复.
(A)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B)急行无善步,促柱少和声
(C)人无干日好,花无百日红
(D)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E)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日日新
25.下列所引诗语分别录自著名的古典小说,试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甲,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乙,英雄相聚满山寨,好汉同心赴水洼.古今壮士谈英勇,猛烈强人仗义忠.
丙,钉钯铁棒逞神威,同帅阴兵战老牺.牺牲独展凶强性,遍满同天法力恢.
(A)甲,乙,丙所属的小说,都是根据正史所改编
(B)甲诗所指的人物,成为"武圣庙"供奉的神}氏
(q乙诗所属的小说,为中国绿林文化的代表作品
(D)丙诗所属的小说,与具有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魔戒》性质相近
(E)甲,乙,丙所属的小说,依故事发生时代的先后排列,应是:甲一乙一丙
26.写作时,运用人类各种感觉可以相通的原理,将某一种感官的感觉移转到另一种感官上,常能产生新颖的效果.如"好一团波涛汹涌大合唱的紫色"的诗句,即是运用听觉的动感,来摹写视觉的形象.
下列文句,也采用不同感觉移转的手法的选项是:
(A)阴阴夏木啭黄鹂
(B)间关莺语花底滑
(C)那株柳在矮墙边迅速抽芽/把自己站成一个春
(D)晴天之后仍然是完整无憾饱满得不能再饱满的晴天,敲上去会敲出音乐来的稀金属的晴天
(E)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
27.下列文句,与《论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涵相近的选项是: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E)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8.根据被说服对象的身分或特质,调整劝说的态度与内容,是想要说服他人的重要原则.下列文句,与此一原则相关的选项是:
(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C)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
(D)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E)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9."用典"是古典诗词常见的表现方式.下列关于各诗词句子用典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用"曹植"的典故
(B)"叹风嗟身否,伤麟怨道穷"用"孔子"的典故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用"白居易"的典故
(D)"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用"白朴"的典故
(E)"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用"屈原"的典故

加载中…